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者認為猴寶寶扎堆與二孩政策有關
&bsp;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恰逢猴年到來,不少家庭紛紛迎來了&ld;猴寶寶&rd;,但是也造成了猴寶寶扎堆出生,醫院&ld;一床難求&rd;的情況,那么,是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扎堆生產現象呢?據相關調查表明,超六成受訪者認為這與二孩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此,你怎么看呢?
隨著猴年的到來,很多準媽媽都希望自己生個&ld;猴寶寶&rd;,不少醫院的產科都&ld;一床難求&rd;。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9人進行 的一項調查顯示,632%的受訪者認為&ld;猴寶寶&rd;扎堆出生是受二孩政策的影響,448%的受訪者擔心&ld;猴寶寶&rd;會面臨更多壓力與競爭,631%的受 訪者覺得社會應給予正確的引導,來緩解這種扎堆生產的現象。
調查中,538%的受訪者對生肖屬相有偏好,462%的受訪者表示沒有。484%的受訪者不會因為民間對某些生肖的說法而特意選擇生育年份,325%的受訪者表示會,另有191%的受訪者說不好。
猴子給人的印象是機靈活潑,猴年出生的&ld;猴寶寶&rd;因此也被賦予了這樣一種希望。今年26歲的魏娟是一名準媽媽,預產期在今年3月初,還有不 到一兩周的時間,她就可以跟孩子見面了。&ld;前幾天同事的寶寶提前出生了,聽說猴年出生的寶寶都是機靈鬼,我也希望能早點見到肚子里的寶寶&rd;。
在母嬰店工作的馬曉燕則表示,去年有不少準媽媽來為寶寶挑選與羊有關的服裝和帽子。&ld;我女兒也是屬羊的,當初我就沒太在意關于生肖的說法。只要孩子健康,生肖屬相并不重要。&rd;
生肖對孩子的性格和命運會有影響嗎?436%的受訪者不相信這種說法,覺得沒有科學根據,374%的受訪者則相信生肖對孩子性格命運有影響,表示&ld;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rd;。
魏娟認為這種說法并不靠譜,但是家里的長輩比較相信這些說法。&ld;我奶奶已經80歲了,她就比較在意這些。比如我屬馬,她就一直說我是二月里出生的小馬,開春了能夠找到東西吃,所以將來會不愁吃穿。&rd;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徐少舟認為,將生肖跟人的性格和命運捆綁在一起,從科學角度講沒有任何依據。&ld;這種簡單的掛鉤是不可信的。&rd;但徐少 舟表示,人們容易受心暗示的影響。&ld;我個人認為我國的十二生肖文化有著很豐富的內涵。從心學的角度講,生肖對性格可能會有暗示作用。&rd;
調查顯示,632%的受訪者認為&ld;猴寶寶&rd;扎堆出生是受二孩政策影響。
馮利是湖南省吉首市某醫院超聲科的醫生。他表示,從去年二孩政策有眉目開始,不少大齡夫妻也有生孩子的打算。&ld;從身體條件來看,70后群體這個時候不生,以后生育風險系數更高。80后群體仍適合生育,90后處在生育期,順其自然最好&rd;。
徐少舟也表示,二孩政策的出臺,讓那些想生又不能再等的人有了機會。&ld;政策下來后,高齡產婦的門診咨詢很火爆&rd;。他認為,雖然一些人會選擇 某一特定的年份來生育孩子,但總體來講是否生二孩主要還是跟家庭經濟、是否有人帶孩子等切實難題有關,和生肖沒什么特殊關系。&ld;人們可能還會選擇其他特定 好記的事件,例如&ls;千禧寶寶&rs;、&ls;奧運寶寶&rs;等&rd;。
&ld;猴寶寶&rd;扎堆的其他原因還有:生肖猴機靈聰明深受喜愛(466%),在60年一遇的&ld;火猴年&rd;討&ld;好彩頭&rd;(328%),趕巧在猴年生寶寶(320%),家里老人希望有個&ld;猴寶寶&rd;(200%),不喜歡羊寶寶(139%)。
受訪者對&ld;猴寶寶&rd;扎堆出生的態度如何?448%的受訪者認為&ld;猴寶寶&rd;面臨更多的壓力與競爭,428%的受訪者表示&ld;避羊生猴&rd;是不 科學的迷信觀念,382%的受訪者表示可能會造成產科一床難求、出生條件受限,378%的受訪者預感月嫂市場火爆、養育成本更高,還有295%的受 訪者認為是選擇自、無可厚非。
在某外企工作的準媽媽張蕭然坦言,有些擔心孩子未來在學業上的競爭。&ld;準父母們對生肖年份的偏愛,會導致某些年份上學的孩子非常多,以后各個階段升學考試的競爭壓力都很大。其實受歡迎年份出生的孩子學習壓力真的很大,反而不如&ls;不吉利&rs;年份的孩子輕松。&rd;
如何緩解&ld;猴寶寶&rd;扎堆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631%的受訪者認為社會應給予正確的因勢利導,618%的受訪者覺得準父母要建立科學的生育觀念,227%的受訪者覺得不需要改變,這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
徐少舟認為,在傳統觀念中,老百姓不光把動植物視為自然現象,還賦予了它們各種類人性格。從民間文化角度來看,是有象征意味的。大家不是簡 單地信或不信,這里面有一種良愿的表達、寄托。&ld;民俗來自民間,是在生產力比較落后、認知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產生的民間信仰,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老百姓智 慧、經驗的總結,雖然有些說法是不科學的。&rd;徐少舟認為,應一分為二地看待這些民間說法。&ld;因為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時代,對同一事物的解也 不同。總體來說,在傳統民間文化中,老百姓為屬相賦予了特定的涵義,有暗示的作用。但完全忽視后天培養和教育的作用是不行的。&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