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青少年上網日趨低齡化 兒童在線保護迫在眉睫
伴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各種高科技電子產品進入挨家挨戶,小朋友們會上網已經成為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在孩子們暢快玩耍的同時,孩子的視力問題以及安全問題逐漸成了家長,乃至個社會共同很關注的問題。因為青少年的年齡較小,缺乏是非判斷的能力,很容易被網上不健康的東西誘導,所以,兒童在線保護的問題迫在眉睫。
廣州&ld;兒童互聯網大會&rd;關注兒童在線保護問題,一項18城市調查顯示‐‐‐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曉璇、實習生熊慧、通訊員莫敏虹報道: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剛在烏鎮落幕,廣州的少先隊員代表們就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互聯網大會了。昨天,來自東風東路小學、華陽小學的30多名少先隊員代表齊聚市少年宮,針對&ld;兒童在線保護&rd;的議題,從政府、企業、民眾三個角度展開激烈的討論。會上,兒童媒介素養教育專家張海波還介紹了剛完成的全國18個城市的兒童網絡安全和媒介素養狀況調查。
數字時代的00后兒童到底在網上干些什么?調查指出,兒童&ld;觸網&rd;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早在幼兒園時期,超過九成的幼兒園學生已開始接觸手機,平板和電腦的接觸率也超八成。至于兒童的主要媒介行為,調查數據顯示,幼兒園時期的兒童還是&ld;小玩家&rd;,在網上以聽音樂和看視頻為主,但到了小學的中年級,兒童的媒介使用行為已迅速拓展到媒介產品的多方面應用,三成的兒童已會在網上發表內容,近半數兒童會加入群。到了初中,兒童在網上的社交方面表現突出,90%加入群,572%擁有陌生網友,494%上網瀏覽、查找信息。
記者了解到,家長(微博)對孩子的網絡生活的擔憂主要為:擔心耽誤學習,擔心影響視力與接觸不良信息。事實上,調研報告指出,兒童在線的風險主要表現為兒童不重視個人隱私保護,近七成的兒童會在網上不加分辨填寫真實資料和答應網友的線下見面要求,同時,約70%的兒童會遭到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讓人擔憂的是,調查發現,00后兒童在遭遇不良內容時,體顯出越來越不愛說出來的趨勢。在選擇傾訴群體中,過半數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會找媽媽傾訴,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找朋友同學傾訴的比例會上升。同時,不愛說出口的人數也逐漸增加,到了初中這一比例已接近三成。
未來的小主人對于&ld;兒童在線保護&rd;有什么看法?在場學生表示,開發商可以生產兒童專用的手機,減少暴力游戲的研發同時增加智力游戲,家長可以控制孩子上網的時間每天不宜超過40分鐘,而兒童本身要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不隨意發布不良信息。 編輯:鄔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