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一大半學生寫作業需要爸媽幫忙
中小學生寫作業需要家長幫忙已經成了一種常見的現象,責任在誰?我想除了課業壓力大,還有學生的依賴,以及家長寵孩子的心理綜合在一起導致的。對于該怎么看待家長幫忙寫作業,一直飽受爭議。大家都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這是來自一個五年級班級的小調查——
誰的作業要求助爸媽?一大半學生舉起了手
教育行政部門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通知、意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布了,為什么這一次的指導意見會引起這么強烈的關注呢?因為這一次不僅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也要減輕家長的負擔。
昨天下午,錢報記者來到杭城某公辦小學,走進一個五年級班級進行了調查。
一個問題
學生們紛紛舉手
調查只有一個問題:請大家回憶一下,你做過的作業中,有哪些是自己無法獨立完成,需要求助爸爸媽媽的?
教室里的41個學生,一大半舉起了手。
“期末要復習,老師給我們找了不少復習資料,都上傳到網上,需要家長幫忙打印。”
“有些科學實驗的材料需要家長幫忙,比如種子發芽的觀察,我要找一個鞋盒子,但家里沒有,問了隔壁鄰居,也沒有,后來只能讓媽媽去店里買來一雙新鞋子,就有盒子了。”
“有一次要觀察蝸牛,第一只蝸牛是老師發的,后來死掉了,只能讓媽媽去市場里買一只。”
“我們有一個紅蘋果活動,需要家長幫忙聯系單位。”
“做小報特別難,有時候需要家長幫忙排版、涂色、打印,涂色我會,但不會排版,媽媽說時間緊張,就全部替我做了。”
“有一個安全教育平臺,要我們看視頻做題目,要上網的,只能找家長。”
“有一個數學微課,自己錄數學教學的小視頻,還要發到網上去,需要家長幫我錄。”
“有一些課后聽寫作業,需要家長幫助。”
“數學周末練習,老師要求讓家長來批改。”
“我們班有一張周報,老師要求我們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來,需要家長幫忙。家里沒有打印機,就要跑到外面的打印店里去打印。”
……
類型很多
老師們有點煩惱
拿著學生口中的“家長作業”,錢報記者找到了五年級的幾位班主任,讓他們幫忙分一分類。通過了解,記者發現,有一些的確是學校老師布置的,但還有不少是上級部門發下來的,學校也沒辦法,多數作業學生自己完成不了,就變成了“家長作業”。
一位姓黃的班主任說,學科教學上的“家長作業”,還是比較少的。如果有,也只是聽寫、背誦,少數讓家長批改口算。
黃老師認為,小學一二年級語文老師布置聽讀作業很有必要,“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內容,需要回家鞏固。低段學生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家長配合。如果拿掉這些聽讀作業,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不會的知識只會越積越多。”
黃老師說,科學作業也是學校里布置的,比如觀察蝸牛、種子發芽等,是希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在做這樣的作業時,學校已經盡量收集科學材料,統一發給學生,減輕家長準備材料的麻煩。”
一位姓孫的班主任說,她給學生布置過手抄小報的任務,比如國慶期間出去旅游,可以把旅游見聞做成一張小報,“學生把這張小報做成什么樣,我沒有特別要求,只要做出來就行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家長幫忙,把這份作業做得很完美,不僅電腦排版,還彩打出來。”
在與班主任的交流中,他們也有煩惱。
孫老師說,很多作業是從上而下的,禁毒小報、禁毒征文、安全小報、假日小隊活動等,還有不少比賽,美術、音樂、手抄報、科技制作等,都不是學校布置的,“這些活動單憑學生自己的實力去做,是很難獲獎的,基本上是拼家長,很多家長代替孩子來做這些事,學生活動就變成了‘家長作業’。”
比如一些網上平臺作業,比如清明祭英烈、安全學習等,這些作業必須讓學生完成,可他們并不懂怎么回事,只能依靠家長。
“還有雛鷹爭章活動,這是少先隊的一項很重要的評比。爭章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傳承文化等,都要在網上答題完成。低年級的學生,連上網都不會,別說打字了,這項作業基本上要家長完成。這樣的作業,大人都不一定搞得明白,這是典型的‘家長作業’。”有老師說。本報記者梁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