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呈現功利化趨勢
閱讀,是一門很難的藝術,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很難做到。但是,這也表明了閱讀對于人類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思維觀念的轉變,家長們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的效用,希望通過自身,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閱讀中健康成長。
東方網1月19日消息:據《青年報》報道,昨天,民進市委披露了《關于推進&ld;家庭閱讀&rd;、提高兒童閱讀素養的建議》的提案。據了解,民進市委婦兒委組建課題組,通過對全市8所小學一至五年級的1039名學生調查,發現盡管本市小學生普遍對課外閱讀有濃厚興趣,但于學業負擔、缺乏指導、家庭閱讀氛圍等原因,閱讀時間和閱讀水平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調研顯示,小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ld;每天有1小時或以上閱讀&rd;的小學生比例僅120%,大多(占700%)小學生一學期的閱讀量在20本以內。特別是五年級學生于升學壓力,其課外閱讀量還會減少。而在美國,小學生&ld;每天閱讀一本書&rd;受到廣泛認同與推動。
調查還顯示,小學生的閱讀面比較窄。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傾向童話故事,三年級以上的以名著為主。值得關注的是,小學高年級的閱讀也反映出過于&ld;現實&rd;、&ld;近乎功利&rd;的動機,比如主要動機是&ld;可以學到東西&rd;、&ld;可以提高語文&rd;等。
此外,調查還反映出小學生的閱讀解較低淺。小學生在閱讀時,581%關注于&ld;故事情節&rd;,即閱讀解的初級階段‐‐對表層信息的把握上;相對而言,對語言、思想等更高層面的閱讀信息把握較少,分別占183%和236%。
調研顯示,影響兒童課外閱讀的不利因素中,學生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占比重最大,為230%;閱讀指導缺乏,沒有方法(占比約168%);識字量不足(占166%),這主要發生在一、二年級學生中。此外,影響兒童課外閱讀的資源條件也很多。包括家庭對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率越高,則兒童的課外閱讀量越大。據統計,此次被調查者中,436%的父母會經常帶孩子去公共圖書館、書店等文化機構,相應兒童的課外閱讀量也更大。每周去這些地方的兒童,其一學期課外閱讀在20本以上的比例占到503%。
父母閱讀越多,兒童的課外閱讀越多。634%的父母經常在家閱讀。父母每日閱讀和很少或幾乎不閱讀的家庭中,兒童一學期課外閱讀超過20本以上的比例分別為462%和170%左右。
此外,家庭藏書量越大,兒童課外閱讀越多。藏書在50本以上的家庭占到630%,其兒童一學期閱讀20本以上的比例占到412%;而家庭藏書量在10本以內的,619%的兒童一學期僅讀到5本以下。
有趣的是,調查還顯示,父親的學歷越高,兒童的閱讀量越大。父親學歷在大專及以上和大專及以下的家庭中,兒童一學期閱讀20本書以上的比例分別為346%和210%。而且,高學歷父母更可能協助兒童選擇圖書,更可能給予兒童閱讀指導,并更會利用公共資源來促進兒童閱讀。
民進市委認為,美國、英國、俄羅斯、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的閱讀推廣經驗表明,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學校、書店等公共資源來推進&ld;家庭閱讀&rd;,是全面提升兒童閱讀素養、構建&ld;書香社會&rd;的可行且高效的舉措之一。因此,如果能建立&ld;公共圖書館+家庭閱讀&rd;的服務體系,將大大彌補家庭藏書量有限、兒童閱讀面窄、父親學歷低等不足。
首先,學校應成為公共圖書館與家庭閱讀之間的中介橋梁,但就目前而言,功能較弱。本次調查發現,僅391%的學生表示&ld;經常&rd;去學校圖書館借閱。這一方面與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學校圖書館缺乏閱讀指導或藏書量有限有關。因此,如果以學校為平臺,借助公共圖書館力量,開展&ld;家庭閱讀&rd;指導將變得非常可行。
其次,公共圖書館應確定家庭閱讀大綱及提供兒童分級閱讀指導。俄羅斯等國的公共圖書館都會有專人為不同年齡兒童家庭編寫閱讀大綱,并舉辦教師指導培訓。這一方面給予了家庭選擇圖書的具體參考,也協助學校進行家庭和兒童閱讀指導。
民進市委還認為,應在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圖書館之間建立流動借閱服務制度。學校圖書館可以定期調查兒童和家庭的閱讀情況,將結果反饋給公共圖書館,協助公共圖書館了解&ld;家庭閱讀&rd;情況,進一步完善圖書分類、分級,并制定可持續的家庭閱讀計劃。同時,公共圖書館可與學校圖書館建立流動借閱服務協議,讓藏書&ld;活&rd;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