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2023幾月幾日
大暑節氣2023幾月幾日?農歷大暑是每年夏季的第11個節氣,也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因此大暑的具體時間與位置還是有其重要性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大暑節氣2023幾月幾日,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暑節氣2023幾月幾日
2023大暑節氣:2023年7月23日22:26:16。
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大暑氣候特征:高溫酷熱,雷暴、臺風頻繁。
大暑節氣期間高溫多雨,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大暑節氣的氣候特征表現為雨熱同期。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冬季受來自內陸的干冷氣流的影響,天氣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大暑氣候特征:高溫濕熱、雷暴頻繁。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農作物生長。《逸周書》曰:“土潤溽暑(溽暑,指潮濕而悶熱)。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雷雨天氣橫行的節氣。
2023年~2030年大暑時間一覽表
2023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9:50:15,農歷2023年六月(大)初七
2024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5:44:11,農歷2024年六月(小)十七
2025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1:29:11,農歷2025年六月(大)廿八
2026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3:12:48,農歷2026年六月(大)初十
2027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9:04:20,農歷2027年六月(小)二十
2028年大暑時間:7月22日14:53:38,農歷2028年六月(大)初一
2029年大暑時間:7月22日20:41:43,農歷2029年六月(大)十二
2030年大暑時間:7月23日02:24:29,農歷2030年六月(小)廿三
大暑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氣溫最高的時期。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2023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嗎?
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每年7月22日~24日交節。《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
”暑“在古漢語里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根據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也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后,氣溫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熱是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熱力要更甚,剛好處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俗語說,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大暑這一時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時期。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最后的處暑,已經是立秋過后的節氣,雖有”暑“但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停止的意思。從處暑過后,暑熱結束,天氣轉涼就進入秋天了。
大暑節氣過后還熱嗎
大暑之所以熱,是因為地球表面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每一年從夏至開始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最大。其次,大暑期間晝夜時差較大,白天時間13個小時,夜間11個小時,時差達2小時。由于夏季白天長、夜晚時間短,白天獲取的熱量比夜間向外輻射的熱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氣溫積累會越來越大,已至在大暑節氣期間氣溫累積達到最大值。就是因為太陽高度角和熱量收支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大暑節氣氣溫最高。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此時節,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晴朗時,經常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陰雨時,則悶得讓人難受。其實從夏至開始,地表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等到大暑的時候,氣溫剛好升到最高。大暑這一天,太陽輻射使地表增溫。所以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每年陽歷的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即為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
進入大暑就是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反映暑熱程度已達到極點,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大暑期間之所以這么炎熱,首先是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南京經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酷暑,降水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來,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于夜間散發的熱量,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所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氣最為炎熱。
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晴朗時,經常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陰雨時,則悶得讓人難以喘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熱死泥鰍“”大暑到,暑氣到“等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