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的寓意和特點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具有深刻的寓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大暑節氣的寓意和特點,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大暑節氣的寓意
大暑寓意著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來臨了,這個時節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
大暑的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時節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大暑天氣的特點
基礎天氣
通常大暑節氣正在三伏中,也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同時也最高的天氣,大部分地區都干旱少雨,而多地區氣溫達到35度以上。而在華南西部地區高溫也很頻繁,但是雨水相對而言比較充沛,雷暴雨通常也是常見的季節。
高溫酷熱
通常大暑一般都在三伏中的中伏階段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當然全國各地溫差都不會很大。
長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溫伏旱
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伏旱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
大暑期間的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此時,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但連續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水稻等作物成長十分不利。
實際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熱帶高壓較弱,位置偏南或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兩場臺風降雨或時不時有些雷陣雨,就不會出現大范圍伏旱。
大暑節氣的由來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而總結出來的節氣規律。而大暑由來是古人將炎熱的天氣分為大小兩種,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大暑比小暑更熱,所以叫做大暑。大暑節氣有送大暑船、曬伏姜、喝伏茶、吃仙草、斗蟋蟀等風俗。
大暑的含義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專家提醒,大暑是一年里最熱的時候,極端的氣溫易對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會帶來種種不利,公眾要注意加強自身保健。
“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每年公歷7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節氣開始。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熱死泥鰍”“大暑到,暑氣到”等諺語。
進入“大暑”后高溫“桑拿天”將增多,這樣的天氣給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帶來很多影響,因此,此時節的自我保健就顯得很重要。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李主任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學會寬容,做到心平氣和,遇事盡量冷處理,遠離“情緒中暑”。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在烈日下暴曬,外出時最好隨身攜帶防暑藥品。同時,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掌握正確的飲水方法,多次少量地飲用涼白開,并加少量鹽,以補充體內鹽分。
飲食要清淡,少吃脂肪類厚膩葷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適應夏天胃腸的消化能力。為預防中暑,可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大豆、紅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帶、山藥、萵苣、紫菜、西瓜、香蕉等。
保健專家特別提醒說,一旦發生中暑,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其喝些淡鹽水、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大暑禁忌事項
1、穿著棉質服裝
大暑里穿淺顏色的衣服,可以減少衣服隊熱量的吸收,這樣穿起來比較涼快;而深顏色的衣服則會吸收更多的熱量,這樣子會使人悶熱。棉織品透熱、吸汗優于化纖制品。所以,大暑天運動著裝以淺顏色棉織品為最好,款式越寬松,散熱性能就越好,顏色越淺越不容易吸熱。
2、晨練不宜過早
大暑天時天亮的時間都比較早,很多有晨練習慣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門運動。但是其實晨練的時間不宜太早,以免影響正常睡眠。
3、避免陽光直射
大暑天每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是紫外線、紅外線最強的時候。過強的紫外線可造成皮膚和眼睛的損傷,并可致皮膚癌。而長時間照射紅外線,可使顱內溫度上升,腦膜出現炎癥,發生日射病。因此應盡量避免在陽光最強的時候在室外運動,更不可光著上身運動。
4、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
可以見到的病癥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5、忌飲食不潔
大暑濕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皮膚病發病增多,此外也易致食物中毒。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注意滅蠅,不吃不干凈的飯菜,最好當天的飯菜當天吃,隔夜飯菜要煮沸、熱透。
6、忌空腹飲茶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癥,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癥。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后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7、勿食過多冷飲
很多人喜歡以喝冷水,吃冰棍等方式消暑降溫,這反而太寒涼,非但不能降火,對身體也會造成一定傷害。消暑切勿吃太寒涼,當心物極必反。
8、不要熬夜
時下暑性炎熱,容易耗氣,正常人都會覺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夠早休息,盡量不要熬夜。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睡眠,中午應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9、切勿急躁
大暑節氣,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這就是典型的“情緒中暑”癥狀。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10、忌折騰
大暑正是農歷六月,對應《易經》64卦中的“遁”卦。遁是退避、隱居的意思,應夏藏,閉門謝客。
在古代,大暑也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并且,此時天氣炎熱,不宜出門做事,所以應該閉門在家,“伏藏”起來。
獨處,靜下心來,進行適當的自我心理鼓舞,想象處于大自然中,綠樹搖曳,高山流水,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11、心腦血管病患者度夏須小心
天氣炎熱同樣容易引起心腦血管類疾病發病。
心腦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從炎熱的環境突然走進低溫房間;每天的6-11點,這一段時間里人的血壓會上升,心率會加快,心腦血管病患者要避免在這期間的劇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