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家長擔憂嬰幼兒閱讀能力
時間:
kina2
兒童資訊
&bsp; 閱讀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活動,是人類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學習行為,是人類的文化財富,是獲得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足可見,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人類、對于社會的意義何其重要。然而,近日,據相關調查顯示,竟有近一半的受訪家長擔憂鸚幼兒的閱讀能力,可見當下提升嬰幼兒閱讀能力已經迫在眉睫。
8月8日,家長社區家長幫聯合好未來公益基金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顯示,在嬰幼兒時期,近一半的家長開始擔憂孩子的閱讀能力,甚至高于對孩子性格問題和睡眠問題的關注。
此次調研主要對全國不同地區6529個家庭調查追蹤。結果顯示,即便在孩子低齡期,中國家長仍然十分關注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嬰幼兒(0-3歲)時期,近一半的家長開始擔憂孩子的閱讀能力,甚至高于對孩子性格問題和睡眠問題的關注。
幼兒園(4-6歲)階段也同樣如此。據統計,家長最關心的10項焦點問題中,與學習相關的問題就占了4項,比如孩子不愿意主動學習、讀書習慣差等。
當孩子邁入學校時,家庭教育隨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報告顯示,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壓力讓家長們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但有趣的是,&ld;學習&rd;并不是家長們擔心的首要問題。在幼兒園階段,家長普遍擔憂孩子的生活自能力。
當孩子從幼兒園步入中小學,家長對孩子生活問題的焦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從47%上升到70%。生活能力差,已成為各地中小學家長最困擾的問題。
&ld;它折射出應試教育弊端,家長過早重視孩子成績,而忽視了素質能力的培養。&rd;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方平如是分析,&ld;就人格塑造、品質培養、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而言,若低齡階段出現問題后不加以正確的教育引導,這些影響或將貫穿個人成長的始終。&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