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不運動 逾7成受訪者歸因課業負擔太重
學生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也離不開體育的鍛煉。正所謂,只有擁有了強奸的體魄,才能夠面對超強度的高壓學習,否則,只顧學習而忽視了運動的意義,學生們的=體質下降會更加耽誤學習的進度。但是,時下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們大多不參加運動,其中的原因千奇百怪。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們擔心運動影響學習,所以要想鼓勵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參加運動,首先得改變他們固有得思維觀念。
自2007年以來,國家積極鼓勵各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然而,在一些學校卻存在“午自習”、課間十分鐘學生不能隨意自由活動等現象。國家體育總局近日發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44.2%的青少年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是“怕影響學習”。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12.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中小學生每周體育運動量為7小時以上,78.3%的受訪者發現自己身邊“小胖墩”“小眼鏡”增多, 71.7%的受訪者認為中小學生不運動是因為課業負擔太重。
受訪者中,00后占1.6%,90后占25.7%,80后占45.5%,70后占19.5%,60后及以上占7.5%。
54.1%受訪者身邊中小學生課間十分鐘不能戶外活動
調查顯示,78.3%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小胖墩”“小眼鏡”增多,70.6%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中小學生體質體能差,53.7%的受訪者表示現今“宅童”普遍,僅有9.5%的受訪者認為現在中小學生體育能力強。
在體育運動的時間上,50.1%的受訪者觀察身邊中小學生每周運動量為1~3小時,36.9%的受訪者發現身邊中小學生每周運動量為4~6小時。僅12.9%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每周有7小時以上運動量。
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初三年級的江新(化名)表示,因為中考壓力,自己運動時間很少。“我很喜歡打羽毛球,以前一周還可以打三四次,但隨著作業增多,現在一兩次都很難,臨近考試時更是一次也打不了”。
不僅是中小學學生運動時間少,記者采訪中發現一些學校的課間十分鐘也“變了味”。
“孩子放學回家和我說他們現在課間十分鐘不能出教室。”北京市海淀區某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王凱(化名)對此表示震驚。“我們小時候,課間十分鐘大家都在操場上撒歡兒?,F在,除了上廁所和喝水外,孩子只能在教室里待著”。
在詢問了身邊的家長朋友后,王凱發現,在北京東城、西城等區域的一些學校也有類似的規定。在部分學校,為了防止課間學生瘋跑打鬧出問題,老師還會對課間能夠保持安靜的孩子進行獎勵。“學校這么做的原因多半出于安全考慮。”不過,雖然能夠理解學校的做法,但王凱覺得,這樣的管理方法有些“因噎廢食”。
“本來上課40分鐘就很費腦子,課間十分鐘是一種有效的調劑,可以讓孩子在教室外轉一轉、遠眺放松,讓眼睛和大腦都得到充分的休息。但現在,孩子連教學樓都出不了。這豈不變成了校園‘圈養’?”王凱擔心,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容易近視,還會變得呆頭呆腦,活潑的天性受到壓抑。
江新也提到:“雖然上午的課間時間是可以自由活動的,但是一般都不會去活動,因為有時候老師會拖堂,或者學生自己也有事要做,就不會出去。下午課間十分鐘是不能活動的,只能在教室,學校的制度就是這樣”。
在對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狀況的調查中,60.6%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體育課次數太少,54.1%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課間十分鐘不能在室外自由活動,36.9%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一些學校取消了較劇烈的體育運動項目,36.7%的受訪者表示身邊中小學生存在突擊式應付體育測試的情況,26.0%的受訪者發現身邊的中小學生需要上“午自習”。
“意識到孩子總在教室待著不好,孩子的班主任會在天氣好的時候給家長留言,讓家長多帶孩子戶外活動??珊⒆影滋斓拇蟛糠謺r間都在學校啊。”王凱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