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受訪者稱周圍很多家長因孩子青春期焦頭爛額
&bsp; 青春期的孩子,反叛心非常強,十分討厭父母的管教,更不愛與家長、老師溝通交流。渴望獨立、渴望話語權,但不具備某些能力的他們,往往會干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為此,家長們也吃了不少苦頭。據相關調查表明:749%受訪者坦言周圍很多家長因孩子青春期焦頭爛額。那么,在座的家長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最近,電視劇《小別離》的熱播帶動了新一輪收視潮。劇中幾個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讓家長焦頭爛額的劇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那么,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征?如何正確教育這個時期的孩子?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9%的受訪者表示周圍很多家長因孩子處于青春叛逆期而焦頭爛額,反感家長說教(760%)、與家長頂嘴(654%)、莫名情緒煩躁(496%)被認為是這時期孩子的典型特征。756%的受訪者認為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想法對調孩子逆反心有效。
受訪者中,未成年的占17%;已成年、未婚的占186%;已婚、暫無孩子的占100%;已婚、有孩子的占696%。
調查顯示,因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期而焦頭爛額是家長的普遍狀態,749%的受訪者均感受到了周圍家長的焦慮。
中國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華東交通大學心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介紹,個體產生叛逆的時期并不固定,早的可能幾歲,晚的甚至二十幾歲才開始,出現心滯后生的現象,且持續時間長短不同,因個體而異。&ld;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重要、必要的階段。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人格會逐漸完,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心智發育的重要特征。&rd;他同時也表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這個時期,&ld;與家庭教育有關,如家庭教育氛圍很好、健康自,孩子從小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而束縛、管教、希望式的教育,孩子成長時會潛意識地想去掙脫。&rd;
北京某事業單位職員劉云(化名)的孩子是眾人眼中的乖乖女,但也有著一個令人驚訝的青春期,&ld;小學六年級時,她開始變得愛生氣了,常因為細碎的事情生氣,像找不到作業本了,就會生氣。后來就更嚴重了。&rd;劉云說,孩子曾私自拿家里的錢,&ld;可能小時候意識淺,以為是自家的,只覺得行為不會被大人贊同,便趁著我們不注意,拿家里的錢。&rd;
已從事教育工作逾30年的河北省唐山市某小學優秀教師陳捷(化名)有著多年小學高年級班主任的教學經歷,這部分學生正是處于青春叛逆初階段的學生。&ld;抽煙喝酒、打群架、逃學逃家、撒謊、稱兄道弟、攀比、好面子……都是這時期孩子的特征。體現在性格上是沖動,有時他們也知道那么做不對,但抑制不住。&rd;陳捷還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格外在意自尊,在異性面前更愛面子,&ld;尤其是男孩子,當早戀和面子摻在一起時,就容易導致不性。早些年學校曾發生過兩個男孩子因為一個女孩打架的事情,影響惡劣。&rd;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有哪些明顯特征?反感家長說教(760%),與家長頂嘴(654%)、莫名情緒煩躁(496%)被指為最典型特征。其他還有:受網絡文化影響深(377%),網癮(375%),希望離開家庭(340%),容易早戀(340%),喜歡嘗試不良嗜好(338%),喜歡宅(222%)。調查也顯示,679%的受訪者表示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最反感別人的批評,626%的受訪者表明孩子開始注重個人隱私。其他敏感事物還有:對待長輩態度(511%),早戀(401%),高壓政策(390%)。
舒曼表示,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會在四個方面出現征兆。&ld;體現在生方面,出現性征的變化;在心方面,既有獨立也有依賴,如對偶像的崇拜;在情緒上,喜怒無常,因為小事就被激怒、抑郁等;在行為上,反抗權威,講義氣,相比老師家長更相信同學&rd;。
劉云表示,放在家里的錢時不時就&ld;不見了&rd;,她和愛人也開始注意起來,并無意中看到女兒的小柜子里有&ld;儀仗隊&rd;般擺放齊的尺子、夾子等文具,便明白了,&ld;我用語重心長、勸說的口吻,告訴她要克制,有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她的態度非常好。&rd;
她認為,解和談心的溝通方式不會讓叛逆期的孩子反感,會傳遞給他們一種&ld;你懂我&rd;的信息。&ld;如果換成指責謾罵,我想當時孩子知錯和改變的效果就不會那么快、那么好。&rd;
哪些家庭教育方式對青春期的孩子會產生消極影響?682%的受訪者認為是嘮叨、說教;677%的受訪者認為是不解孩子,一味訓斥;568%的受訪者認為是苛責式批評。其他還有:無端猜疑(519%),消極否定性評價(479%),不合實際的要求和期望(353%)。
&ld;&ls;青春叛逆期&rs;也是&ls;關鍵期&rs;,這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期,處得好安然無恙,孩子過后很快就步入正軌;若放之任之,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rd;陳捷認為,家長與教師做好溝通非常重要,&ld;教師是一對多,面對幾十名孩子,問題發現可能并不及時,而家長對孩子微小的變化都會很敏感,及時與教師做好溝通,能適時適法引導孩子。&rd;
陳捷還表示,家長和教師都應去了解孩子們的心,換位思考,體會他們的處境和心情。&ld;以朋友的姿態去疏導、感化他們,而不是用強硬的態度和手段。直接批評責備的方式會造成他們的反感,下次再犯的情況不會比這次好,甚至更糟糕。而且,不應給孩子尤其這個時期的孩子貼&ls;壞孩子&rs;標簽,應該認識到,不聽話、愛搗蛋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應,需要的是耐心。&rd;
舒曼認為,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個體的獨立性,叛逆期年齡各有不同,而對抗行為也是正常表現,要抱著積極、接納的態度,并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學校則應因材施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ld;可通過心衛生教育,讓孩子了解到其行為特點,若能有所預見,他們將會更有自控力。&rd;
如何調孩子的逆反心?756%的受訪者認為要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的想法,600%的受訪者建議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576%的受訪者建議采取換位思考的教導方式。其他還有:寬容,不與孩子較勁(477%),盡量不揭孩子短(435%),在外人面前給孩子面子(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