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趨勢難改 讓愿意生二孩的人敢生(2)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1月初在《關于制定&ld;十三五&rd;規劃建議的說明》中強調,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呈現明顯的高齡少子特征,適齡人口生育意愿明顯降低,婦女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少生優生已成為社會生育觀念的主流。
這是中國領導人近來首次對高齡少子化的人口新常態做出明確闡釋。根據人口統計學標準,一個社會0~14歲人口占比15%~18%為&ld;嚴重少子化&rd;,15%以內為&ld;超少子化&rd;。歷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國0~14歲的少兒人口占比呈現令人吃驚的銳減態勢:1964年為407%,1982年為336%,1990年為277%,2000年為229%,到2010年已經降為166%。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減少的趨勢還在持續。
人口學者梁建章認為,中國人口正在加速老化中,這種老齡化與其說是老年人太多,不如說是年輕人太少的緣故。而一個國家年輕人口過少,將會極大地遏制其創新能力,繼而影響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統計,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四年下降,并且30多年來首次出現了流動人口的減少。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稱,中國2015年GDP增速創25年新低,與流動人口減少有很大關系。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正在從供給和需求兩側掣肘經濟增長。
姚美雄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根本原因是人口進入新常態。而作為對策,全面二孩政策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生人口,增加未來勞動力供給,緩解未來養老壓力。
他同時稱,全面二孩政策起到這些效果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定數量的目標人群真的生育了二孩。
北京市正在備孕的張女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她今年40歲,兒子已經13歲,多年來她就渴望再要一個孩子,可是身為北京一家重點學校的老師,她一直沒敢要。現在政策放開了,她雖然在備孕,但是心里一直很糾結。
&ld;現在學校里一個蘿卜一個坑,我真擔心生孩子回來之后還有沒有我的位置。還有,我這個年齡,想想懷孕、檢查、生孩子、養孩子這一系列的麻煩事,真有點打怵啊。&rd;張女士說。
很多備孕二孩的女性都有張女士類似的擔憂。姚美雄認為,現在政府應該盡快采取各種有效的鼓勵措施,打消群眾的顧慮,讓愿意生二孩的人真的敢生。
姚美雄建議,首先應該延長產假到6個月,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再生育的壓力。但從目前各省正在修訂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情況看,還沒有一個省份能達到6個月產假,一般產假長度多在3~4個月。
除了產假之外,減稅、減少教育支出也是鼓勵生育的措施之一。據媒體報道,剛剛結束的上海市兩會上,臺盟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議給二孩家庭減收個人所得稅,同時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范疇,通過降低養育成本鼓勵育齡夫妻生育二孩。
顧寶昌建議,為了避免中國人口在未來陷入更大的危機,在鼓勵按政策生育二孩的同時,應該進一步放開生育限制,準許群眾自主生育。
姚美雄、顧寶昌等學者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三孩以上超生人口每年不足百萬,對于全國1374億人的總量來說,不足千分之一,是個很小的數字。是否有必要為這些人口花費巨大行政成本進行社會撫養費征收等工作值得商榷。
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顯示,過去多年來,超生人口中絕大多數為二孩超生,三孩以上的超生人口比例很低。東南沿海某省份的一名官員對記者透露,該省年出生人口中三孩以上僅占總出生人口的3%左右。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學者王廣州告訴本報記者,根據統計,三孩以上超生人口約占全部出生人口的5%左右,根據省份不同和年份不同,這個數字是波動的。四孩以上更少,估計不到全部出生人口的百分之一。
顧寶昌認為,體民眾的生育意愿已經發生巨大變化,80后、90后生育意愿較前更有下降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少量家庭生育多孩正好彌補了部分家庭不生育或者生育一孩的不足,從體上和長遠看對人口結構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