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析孩子的分數 學會看漲看跌抓趨勢
家長們評判孩子成績的好壞,往往是只關注孩子的分數,成績高了就代表孩子成績上來了,相應的,分數低了,就代表孩子這段時間沒有用功,成績下降了。這就是家長們傳統的思維觀念。其實,各位家長們應該學會扭轉思維方式,辯證的去看待孩子的分數,那樣不僅有助于孩子的教育,也將使孩子更加輕松積極的面對學習。
家長應怎樣關注孩子的分數?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家長要擺正心態。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分數。一個家庭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績上是不正常的。家長要擺正期望的天平,勝敗乃兵家常 事,有的家長孩子考得好時就把孩子捧上天,孩子考得差時就把孩子踩在腳下,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會讓孩子心失衡。有的孩子成績差,家長張口閉口就罵,不是 罵&ld;笨蛋&rd;,就是咒將來干最下賤的活,孩子在高壓力下學習,壓力太大是魔鬼,會使孩子喪失對學習、生活的興趣,嚴重損壞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績好壞跟孩子 的未來無關,成績差照樣能成才。
家長要擺正心態,必須要穿過&ld;分數&rd;的迷霧,家長為何狂熱追求好成績?他們看來有兩個隱含的推:成績好→考上好大學→好工作→好前途;成績差 →考差大學(或考不上大學)→差工作(或失業)→差前途。實際上這兩個推并不一定成立,在我們的周圍,差生走上社會后前途并不差。愛迪生、愛因斯坦都曾 是&ld;差生&rd;&ld;問題兒童&rd;,可是他們的成就舉世矚目。學會辯證分析問題。
從單科來看,要把前后幾次成績縱向比較系統分析,還要與班級其他學生成績橫向比較,可以看出這門學科成績的發展趨勢上升、下降或升降振蕩不定。 還要找出本學科薄弱的知識點、技能點及薄弱章節。從體來看,把多次總體成績進行比較,就可以找出優勢學科、弱勢學科,可以制定保優強弱的策略,找到增長 的路線,提升的空間。
當孩子的單科成績下降幅度較大時,家長要適時與孩子溝通,找到外在原因與內在因素,激勵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當孩子的總體成績下降劇烈時,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信號,這表明孩子學習不在狀態,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早戀、網癮、癡迷武俠言情小說、打架斗 毆等不良因素會使孩子分心,這時候家長要沉著冷靜,尊重孩子,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隱私來了解情況,讓孩子主動說出心困惑,及時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 苦惱。幫助孩子找到拐點,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提高孩子成績的體實力的上升。
對于孩子的成績,家長要刷新觀念,實現三個轉變。
兩個孩子,甲每天花一個小時復習英語,乙每天花30分鐘復習,結果期末考試都考了100分。如果甲和乙都是初一新生剛接觸英語,單從考試成績上 來看,甲和乙沒有區別,但學習過程有很大的區別,乙的學習效率比甲高,看成績還要看投入與回報的比率。甲每天復習一小時,集中復習,乙早、中、晚各花10 分鐘復習,英語這門學科用零碎時間分散復習效果更佳,英語是一門記憶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多次重復利于記憶。
還要關注孩子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思維方法、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永葆學習活力的源泉。沒有好的方法、習慣,也能取得好成績,但這種好成績來自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這種消耗戰是以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
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分數不行,但分數也不是萬能的。如果為了片面追求好成績,孩子沒有周末,沒有朋友,沒有業余愛好,沒有健康的心,這種成績又 有何用?成人永遠是第一位的。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并不是成長。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我們也要關注其成長,&ld;一俊遮百丑&rd;,我們常常誤認為成績好孩子就會快樂 就會身心健康,有的家長急功近利,認為天天堅持鍛煉身體充其量也不過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而已,興趣愛好再好,也只不過是裝飾品而已,中考(微博)、高考(微博)還是看成 績,這些不能算分數。
最后請家長朋友記住一句話: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是第一位的,分數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