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不開媽媽怎么辦 預防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寶寶成長到6個月時就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一旦媽媽(或其他特定的養育人)離開他們的視線,他們就會焦慮不安,有的會大哭,有的會大鬧,吃不香睡不好。那么,孩子離不開媽媽怎么辦呢?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預防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
孩子離不開媽媽怎么辦
分離前:
多次演練
早在馨寶6個月大到1歲之間,馨寶的外婆體恤我自己帶寶寶的辛苦,每天會抽兩個小時幫我帶馨寶。當外婆第一次抱走馨寶的時候,馨寶小小的臉蛋上滿是害怕與不愿意,張嘴就哭了起來。外婆示意我繼續呆在臥室里,同時快速度把馨寶帶離臥室到客廳去玩。可能是場所的更換轉移了馨寶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外婆拿了新玩具導致她忘記了哭泣,總之馨寶很快就不哭了。
玩了大概半個多小時,馨寶又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外婆就對馨寶說,媽媽在臥室里,只是有事情忙,所以由外婆陪你玩,外婆帶你去看看媽媽在不在好嗎?不過我們不能打擾媽媽。說完這番話,我媽媽就抱著馨寶偷偷在門縫里看我。
不得不說,這一舉措雖然很簡單,但對馨寶來講是一種良好的心理慰藉,她知道并確認了媽媽就在隔壁房間,即使媽媽不在她的視線里,但媽媽就在她的身邊,慢慢地,她甚至把這當成了一個好玩的游戲。而這樣的短暫分離的經驗,幫助她形成一個與媽媽正確分離的良好心理預期,多次重復有效地培養了她忍受分離的勇氣。
挑選適合的照看人
在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上,個人認為除了通過事前多次演練讓寶寶產生良好的心里預期外,挑選一位適合的照看人同樣非常重要。
如何判斷照看人適合與否,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點是熟悉,也就是說,寶寶必須熟悉這位接替媽媽的陪伴照看人。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除了環境的巨大變化外,主要是照看人的改變。如果寶寶不熟悉這位照看人,或者照看人完全是陌生的,無疑會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生活中,我們與寶寶的分離很多時候是具有可預見性的,所以我建議媽媽們務必要將寶寶交托給自己和寶寶都信任、熟悉的照看人,可以是爸爸、外婆、奶奶等經常在平時的育兒生活中出現的其他親人。
第二點是擁有母親的技巧。何為母親的技巧?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所謂母親的技巧,我們指的是她和寶寶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寶寶和她合作的能力。帶過寶寶的媽媽都知道,這樣的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習得的。因此,我建議家長挑選照看人時,一定要挑選那些真正對寶寶有興趣、熱愛寶寶、有愛心的照看人,這樣的照看人能夠幫助寶寶更快地適應分離,降低焦慮,緩解分離帶來的痛苦。
分離時:平靜地陳述分離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分離是家長與寶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分離帶來的痛苦也是寶寶必須要承受、要面對的。對于這種避無可避的痛苦,我要求自己:
一是表現自若,不夸大不縮小事實。寶寶的情緒非常容易受媽媽影響,如果媽媽先于寶寶對分離表現得憂心忡忡,那么寶寶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以拒絕對抗分離,而非平靜接受。
二是平靜地向寶寶解釋為何要分離。千萬不要以為寶寶還小,不懂事,要么簡單粗暴待之,要么不解釋,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就直接突然消失,這是萬萬不可的。分離雖然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但并不是一件可以完全忽略的小事。媽媽盡可能和顏悅色、平靜地和寶寶講明分離的原因、提前解釋分離是什么樣的情形,告訴她媽媽不在的時間里誰會替代媽媽照顧她,媽媽即將去哪里,什么時候能回來,在這段時間里她有哪些選擇,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事情發生,如果實在想念媽媽可以聽聽媽媽的聲音或看看媽媽的相片等等,提前將寶寶所要面對的分離、所要承受的難過如實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