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分離焦慮會有哪些影響 孩子焦慮危害分
時間:
映芳2
嬰兒期知識
實際上,寶寶分離焦慮這是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那么家長們就想了解一下寶寶經常分離焦慮會有哪些影響呢?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孩子焦慮危害分析。
寶寶經常分離焦慮會有哪些影響 孩子焦慮危害分析
· 對生理上的影響
長時間的焦慮會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產生生理上的應激反應。所以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會比同齡孩子更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痛、頭痛、惡心等等。
· 對心理上的影響
焦慮不僅會造成生理上的不適,還會讓孩子心理更脆弱,害怕家長丟下自己,就會出現不愿意去上學,或者入園后哭鬧,不愿意理睬他人等現象。長時間的消極心理會影響正常的活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孩子自閉。
父母要怎么陪伴分離焦慮期的寶寶
寶寶更粘人了,這種行為倒退是分離焦慮
如同學走路、學說話一樣,分離焦慮是寶寶發育中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正常現象。
很多媽媽們會因為與寶寶分別時寶寶的哭泣、或寶寶在夜晚哭鬧增多而擔憂、沮喪,其實真的不用。媽媽最應該做的是調整好心態,讓自己意志更堅強一些,用接納和愛幫寶寶度過焦慮期。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嬰幼兒在6-8個月時出現分離焦慮,到1歲半時達到高峰。這看起來是寶寶的倒退,實際上這是寶寶成熟的表現。
小月齡的寶寶在媽媽離開時沒什么特別的反應也不會想念,但是寶寶到了6、7月齡時,逐漸理解了客體永存的概念,明白了看不到媽媽,但是媽媽依然在那里,這就意味著寶寶會想念媽媽。然而寶寶又沒有理解復雜的時間概念,不知道媽媽何時會回來,所以這些又會加重寶寶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