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還孩子一個輕松的童年
提起減負,人們很少會把如此沉重的話題與幼兒園的小朋友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事實卻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壓力很大,在幼兒園教育中,為了讓孩子比別的小朋友知識面更廣泛,家長們就把孩子送往各大早教班,補習班,使孩子壓力無比大,小編在這里向告訴各位父母,該給孩子減減壓了。
6月3日下午4點,濟南市某文化宮門前,等待孩子的家長神態(tài)各異。記者與一位送女兒來學電子琴的母親談了起來。除了電子琴,她還為5歲的孩子報了另外三個輔導班,每周二晚學舞蹈、周四晚學英語、周六的上午學畫畫,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記者與這位姓常的女士有這樣一番對話。
‐‐讓孩子學這么多東西,孩子累不累呀?
‐‐能不累嗎?別說孩子,就是我們大人也有點受不了,我和她爸爸輪流陪著孩子,晚上的課,她爸爸負責,周末我陪著。
‐‐少學兩門不行嗎?孩子多可憐!
‐‐(用一種很奇怪的眼光打量記者)孩子小,可塑性強,多學一點兒是一點兒。
‐‐你們給孩子報那么多班,孩子都喜歡學嗎?
‐‐有的還行,有的不喜歡。像今天的電子琴,她不是很愿學,每次來都要做一番斗爭。
看著這位不肯透露職業(yè)、神情疲憊的母親,再看看她那同樣神情疲憊的女兒,記者心中感到一絲悲哀:5歲的孩子該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但有多少孩子這樣被他們的父母拉著,轉戰(zhàn)于一個個的輔導班,在懵懂無知的年齡就無奈地站在激烈競爭的跑道上。
6月5日上午,記者在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采訪,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有七八位家長打電話詢問各種培訓班報名事宜,其中有3位,孩子都不滿6歲。該中心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快到下一期培訓班報名的時間了,每天來咨詢的家長非常多,他們幾乎有一個同樣的要求,向中心的工作人員咨詢報哪個班好,希望能多給推薦幾個班。工作人員每天要說幾十遍這樣的話:&ld;你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看看孩子真正喜歡什么,沒有必要什么都學……&rd;
據報載,有關單位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等地有八成以上的孩子&ld;學藝&rd;忙,其中5歲前就開始學藝的孩子占到87&iddt;1%,出于孩子自愿學習的只占到三成多一點。
如果說孩子們的負擔一部分來自家庭,那么讓孩子們接受初步教育的幼兒園,能不能給孩子們一個寬松自的成長環(huán)境呢?
6月5日、6日兩天,記者以孩子家長的身份暗訪了省城的幾家幼兒園,結果發(fā)現以小學生甚至成人的標準來規(guī)范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已成了幼兒園的一個通病。在一家藝術幼兒園,一位負責招生的同志介紹,因為現在外面的天氣太熱,他們一天只在早上8點至9點間,讓孩子們出來玩一個小時,其余時間除了午休,不論大小班都像小學生一樣在教室內上課,每節(jié)40分鐘。記者從墻上抄下了一個班的課程表,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下午安排4次課,珠心算、鍵盤練習、美術、舞蹈、常識、歌唱等將課程表塞得滿滿的。
推開幼兒園教室的門,看見的不是天真爛漫的孩子,而是一個個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凳子上的&ld;小大人&rd;,他們一個個乖巧的眼神,不是令人欣喜,而是讓人心痛。采訪中,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為了能得到老師手中的小紅花,在一次晚飯的時候,每一次老師問誰還加飯他都舉手,結果,小紅花得到了,人也撐壞了,回到家全吐了,結結實實病了兩天。
怎樣才能得到小紅花?問一些大班的孩子以及一些小學生,他們的回答出奇地一致:聽老師話、不調皮、表現好等等。孩子們的回答表現出不應有的成熟。
小紅花變成了&ld;緊箍咒&rd;,小孩子從進園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不能在教室里跑、不許大聲說話、不準玩自帶的玩具,如此等等。在評好孩子、發(fā)小紅花等激勵下,大部分孩子學會了努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