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孩子的"開學恐懼癥"
“開學恐懼癥”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通常表現為孩子情緒異常,焦躁易怒等,當父母遇見此類情況時,首先不要責罵孩子,而是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上去分析問題,幫助孩子克服對開學的恐懼,讓孩子能夠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學校,面對老師、同學。
今天是2015年9月1日,暑假正式結束,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開學,不少網友調侃道:“年度災難大片《開學》全面上映。”
而每到開學季,總有很多中小學生叫嚷著“不想開學!不想上課!”,心理門診都多了一些咨詢情緒問題和身體問題的孩子和父母。按照網絡流行的說法,他們都得了“開學綜合征”。
“開學綜合征”是在假期結束之后開學之始,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明顯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負面情緒,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的癥狀,并會持續一段時間。
九江學院心理學專家陳忠說,“開學綜合征”有多種表現形式,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厭學、焦慮、情緒不穩定等。陳忠表示,處于不同學齡段的學生,出現“開學綜合征”的原因各有不同。
那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開學綜合征”,讓孩子開始正常的學校生活呢?聽聽專家有什么建議。
劉道溶(深圳南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
1.父母首先要接納、去除自己的焦慮,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壓力面前所預測的危險,99.99%,甚至根本就不會發生,比如坐飛機之前擔心飛機墜毀。所謂“焦慮”,是人們對危險的不確定感和無助感。既然自己都不確定危險會發生,還長期陷入焦慮狀態,那不就是杞人憂天了?焦慮既消耗自己的精氣神,又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父母可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一一自我駁斥,建立積極思維模式。
2.別太在意孩子的負面情緒
父母希望孩子整天高高興興、樂呵呵地上學放學回家,這是不可能的。負面情緒是一個人完整情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在新的學校環境里學習和生活,有令他們開心的事,當然也有讓他們感到困惑、不知所措的事。孩子年齡越小,對情緒的體驗和加工能力就越弱,多數情緒都是一過性的,比如孩子今天和同桌鬧別扭,第二天一大早就忘了。
3.激發孩子愛上學的情感
通過“開放式”提問,鼓勵孩子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描述學校班級生活,比如問孩子:下午課間活動很開心地玩了什么游戲,是怎么玩的?建議父母盡量不要只問學習方面的事情。小孩子愛上學,基本上是因為在學校有同學在一起玩,這符合兒童的天性。
宋崇升(北京回龍觀醫院副主任醫師)
細心觀察便會發現,那些容易得“開學恐懼征”的孩子性格都有相似點:敏感、依賴性比較強,有點懦弱。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多一份關心和鼓勵,多給他們一點時間適應和調整。
同時父母自己也要有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以適當地和孩子聊聊這個話題,但是應該傳遞給孩子積極正向的暗示,比如對孩子說“開學可以見到老師和同學”、“開學不久又要秋游啦”等等。對于那些敏感、內向的孩子,父母此時應該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讓孩子有更多時間適應變化,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讓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另外,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梅其霞(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心理科主任)
孩子在學校期間每天的作息時間都是有規律的。但是假期沒有任何規律和限制,學生拜托了約束,生活習慣很不規律。無憂無慮的日子和開學后緊張的學習形成了鮮明反差,造成對入學存在恐懼等心理陰影。還有不少學生對游戲機和電腦網絡過分迷戀,以致精神恍惚。
建議父母給孩子一個安靜、收心的家庭氛圍。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情感交流,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緩解孩子的緊張情趣,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其次,應該拒絕電視、電腦等,用體育鍛煉來充實生活,適當逛逛教輔市場,買些書看看,找找上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