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重點
兒童能否成人成才,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教育越發重視。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們又會面臨重重困境,不知道在特定的年齡段到底該教育孩子哪方面的知識,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重點。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同時也感到很無奈,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好孩子。其實,只要了解了孩子各成長階段的特點與教育重點,教育孩子可以變得很簡單輕松。
孩子0~1歲
孩子的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體驗著希望的實現。
教育重點:
讓孩子信任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愛,滿足孩子基本的需要,渴了、餓了、生病了,我們要及時地給予照顧。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的品質,它能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不相信周圍的世界。
給家長的建議:
父母再忙也要全力關注、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2—3歲
孩子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性,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他體驗著“意志的實現”。
教育重點:
幫助孩子養成生活自主的能力。
2歲左右的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喝水進食,自己去廁所,他會反復用“不”來反抗外界的控制。此時是父母絕不能錯過的放手和規定行為的好時機。
既支持孩子自主自立,同時又要教他規矩。達到這樣的平衡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
自主感沒有發展起來的孩子可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不能勝任而有羞愧感。
給家長的建議:
1。管住自己的手,絕不能代替孩子做他們已經能夠做的事情。
2。耐心地指導孩子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制定必要的行為規范,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4~6歲
孩子的發展任務是獲取主動感,克服內疚感,他體驗著“目的的實現”。
教育重點:
創造機會讓孩子養成主動性。
學齡前兒童繼續發展獨立性,開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性,不能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會產生內疚和自責感。
如果成人譏笑孩子的獨創行為和想象力,那么他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缺乏自己開創生活的主動性,將來他們更傾向于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里。
當兒童的主動感強烈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
給家長的建議:
1。讓孩子參加各種室內外活動,發展愛好,鼓勵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2。孩子要積極主動地做事時,千萬別因為怕他做不好而阻止他。
孩子7—12歲
孩子的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他體驗著“能力的實現”。
教育重點:
幫助孩子獲得勤奮感,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繼續發展自信心。如果孩子沒有受到鼓勵和表揚,他可能會有自卑感。孩子對事情有掌控感,對承擔的工作任務充滿信心,他們因此會獲得“能力”的品質。
給家長的建議:
1。堅持讓孩子在家里管理自己,養成主動幫助做家務的習慣。
2。支持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其他各項活動。
3。千萬別代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免助長他的依賴和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