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講學習方面(2)
動機是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們某種需要而引起的對一定事物的向往(意向或愿望)。兒童的學習動機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兒童的學習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學習的主觀動機可分為四類:(1)為了好分數,不落人后,或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而學習;(2)為履行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3)為了個人的前途而學習;(4)為祖國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學習。調查結果表明,個小學階段,主導的學習動機是第一和第二類,低年級以第一種學習動機居多。這表明小學兒童學習動機往往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與學習興趣發生聯系或為學習興趣所左右,兒童的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
小學兒童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兒童自覺地從事學習活動的一種重要的推動力。
在教學的影響下,在知識經驗發展的情況下,小學兒童的學習興趣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雖然每個兒童的興趣并不完全相同,具有明顯的個別差異,但他們又有其共同的年齡特征:
(1)在個小學時期內,兒童最初對學習的過程、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學習作業更感興趣;
(2)在個小學時期內,兒童的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性興趣。調查表明,這種對學科興趣的分化是很不穩定的,引起小學兒童學科興趣分化的原因既有客觀的(如教師的教學水平),又有主觀的(如覺得有用,能動腦子等);
(3)在個小學時期內,對有關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對有關抽象因果關系的知識的興趣在初步發展著;
(4)游戲因素在兒童的學習興趣上的作用逐漸降低;
(5)在閱讀興趣方面,一般從課內閱讀發展到課外閱讀,從童話故事發展到文藝作品和通俗科學讀物;
(6)對社會生活的興趣逐步在擴大和加深。
在小學的學習活動中,兒童初步了一定的學習態度。
(1)對教師的態度
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戀之情,于自己尚不解學習的社會意義,因而教師對待兒童的態度是影響兒童學習態度的主要因素。
中年級兒童逐漸對教師產生選擇性的、懷疑的態度,只有那些思想作風好、教學好,對兒童有耐心、公正的教師,才能贏得兒童的信任,而兒童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
(2)對作業的態度
初入學兒童還未把作業看成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還不能經常以負責的態度來對待作業。在教師正確的教育下,兒童逐步形成對作業的自覺負責的態度,表現在:能按一定時間來準備功課、完成作業,主動安排學習時間,并排除外在誘因的干擾;能按一定順序來完成作業;能集中地、細心地完成作業。
(3)對評分的態度
從小學開始,兒童開始認識到評分的意義,并對其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掌握兒童學習影響因素有利于我們選擇正確的引導方式激勵其進步。
在學校里有很大一部分兒童盡管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情緒或機能障礙,其心發展也屬正常,但在一些領域,如閱讀、算術方面表現出嚴重的學習困難。學習障礙大可分為三類:(1)語言接受和表達方面的學習障礙;(2)閱讀和書寫方面的障礙;(3)算術方面的學習障礙。因為各種障礙的成因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只有正確認識成因才能做具體對策。我們往往采取特殊教育的校正方法,具體不便多說。
總之了解這些內容以后,相信讀者會對教育引導有了新的認識,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能善學、愛學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