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講學習方面
小編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都沒有開設心課,不過現在國家和學校對于這一塊都非常的重視了,很多的學校都配備一個心咨詢師,能夠很快的幫助小朋友解決多方面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朋友的心吧。
應該說,中國人對心學的了解和認識僅僅是這幾年的事情。早在20世紀90年代,有人形容&ld;心學在中國是當味精在使用著&rd;。在中國人眼中,心學被神話、巫術化了,人們對心學的了解并不多。
其實,心學不是神話,是一門科學。近幾年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人們通過書刊、影音作品等媒體逐漸對心學有了科學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人們逐漸認識到心素質、心健康的重要性。而深入學習心學,可以幫助我們調節人與社會的關系,指導人的心健康。就兒童成長教育而言,心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并非像多數家長的觀點::&ld;心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心教育&rd;。教學中運用科學得當的心教育引導至關重要。
舉個例子,如果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教數學,比如說是教他還沒學的&ld;兩步應用題的加減法&rd;,如果你用&ld;啟發&rd;的教學方式,先復習一道單純的加法應用題,再復習一道減法應用題,然后開始讓他做新的內容&ld;混合加減的應用題&rd;,他可能不會做,因為小學低年級兒童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即用表象來思考問題。然而數學是事物量的抽象,四年級才是兒童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關鍵期,&ld;啟發&rd;現在自然不被吸收,而&ld;熟記套用&rd;以至背誦才是最適合低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等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以后&ld;啟發&rd;才可能有用,如果那時你仍用&ld;熟記套用&rd;就不合適了。當然,也會有個別的差異。
6、7歲到12、13歲時兒童開始進入小學學習的時期。這是兒童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在小學低年級,兒童還具有明顯的學前兒童的心特點,而小學高年級兒童則隨著生年齡的變化,逐漸步入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往往被稱之為前青春發育期。在教育的影響下,小學兒童的認知能力、個性特點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其發展過程表現出明顯的協調性和過渡性的特點。掌握小學兒童各項心活動發展的特征,思考如何根據這些特征對小學兒童展開教育,這才是心教育最實惠的應用。我就談談&ld;學習&rd;這個方面吧。
學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學習就是指在學校學習,而廣義的學習是指在人類生活過程中所積攢的各種認識和經驗。我所談的學習是狹義的學習。
小學兒童的學習一般會受&ld;動機&rd;、&ld;興趣&rd;和&ld;態度&rd;這三個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