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怎么學說話 學講話方法
1歲半寶寶的大腦已經悄悄開始工作了,正在努力建立語言聯結。那么該怎么去和寶寶說話,怎么去引導他呢?有哪些方法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1歲半寶寶學說話方法
1、怎么教1歲寶寶說話
1.1、通過臉部表情傳達信息
日常與寶寶交流中經常用語調溫柔的方式跟寶寶說話,稍為緩慢或像唱兒歌一樣,增強寶寶交流時的注意力。說話不要遠離寶寶,同時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專心地聽著,運用簡單的語句清晰表達,通過臉部表情傳達信息,讓他學習表達方式,以便寶寶更快地學會各種發音。
1.2、正面贊揚,語句要積極肯定
日常交流中爸爸媽媽應多從正面語言角度出發,特別是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積極肯定的語言、父母快樂的表情、擁抱贊揚動作來對孩子表示鼓勵。積極而肯定的詞句,增加寶寶信心。
1.3、經常性地和寶寶保持交流
寶寶出生后,每天聽到父母和家人形形式式的語音、句子,雖然他還沒有清晰、準確的語言溝通本領,慢慢的就能辨別出不同聲音的差異,到了寶寶學說話的時候,對各種聲音的敏感性越來越強,家長應該保持經常性地交流。
2、如何教寶寶學說話
2.1、盡早“對話”: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盡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
2.2、使用“媽媽語”:對于呀呀學語的寶寶,媽媽(或其他家人)和寶寶說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并采用夸張的語氣說出或重復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寶寶非常吃這一套,因為緩慢的語速、夸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復,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
2.3、成為“朗讀者”:很多優秀家庭的實踐證明,堅持給孩子朗讀、多給孩子講故事,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展到讓人驚喜的程度。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
1、可能是智力低下
引起語言發育遲緩最常見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智力與語言有極密切的關系,語言較其他方面更能反映小兒的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小兒不能注意別人對他說些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別人的語言的能力也差。
2、聽力有缺陷
聽力缺陷也會影響語言的發育,嚴重聽力喪失的小兒無法學習說話,若聽力·喪失不太嚴重,還可以看著別人口唇動作學著發音,口形變化明顯的容易學,如“撥、夫、嗚”等音,但對一些依靠舌頭運動發出的聲音,如“哥、勒、了”等,由于看不見舌頭的運動,學起來就困難了。
3、家庭的遺傳因素
家族因素與說話早晚也有關系。有些孩子智力發育正常,又沒有聽力障礙,也沒有找到其他疾病,僅僅是說話晚。這種小孩與家族遺傳有關,孩子的父母說話可能也晚。
4、環境影響
環境因素對孩子語言的發育影響很大,在西方社會,慈善機構里撫養成長的小兒,語言發育較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晚,開始學習說話和組成句子也都比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