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有趣的空中課堂作文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1)
從神舟十號升空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有關注三位航天員在太空中的一舉一動。而今天終于可以觀看在天宮一號中的太空授課,近距離地看到在太空中各種有趣的現象。
其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王亞平老師利用一個金屬圈,先做出一個水膜,看到那個小小的水膜在金屬圈中輕輕晃動,這是在地球上完全做不到,真是非常神奇。而且,這個水膜還非常結實,無論王亞平老師怎么晃動,它也不會破,然后王亞平老師還往水膜不斷注水,只見那個薄薄的水膜慢慢變大,最后變成了一個圓圓的大水球!那個水球晶瑩透亮,還能在上面看到王亞平老師的倒影,真是漂亮!王老師還往水球注入紅色的水,那紅色水在水球中慢慢擴散開來,最后充滿了整個水球,就像一個漂浮在空中神奇的魔法水晶!
沒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東西,都能有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實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把今天的太空授課錄下來,要多看幾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奧妙。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2)
在宇宙遨游的航天員地面發起互動,王亞__阿姨要給我們在太空上講一堂課。我一聽到“太空授課”四個字,好奇心“嗖”的一下就上來了,太空授課會是什么樣子呢?
首先,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幾個高難度動作,這果然是太空引力在作怪,在太空,我們個個都是“大力士”哦!接下來,王亞__阿姨為我們展現了質量實驗,原來在太空中,普通測質量的辦法是無法測出誰輕誰重的,而特殊的測試方法也向我們說明了“牛頓第二定律”。后來,王阿姨用彈簧桿做有趣的“小彈球”實驗,小球慢慢升到了空中,太空的失重才導致了這一現象生。
最后,王亞__阿姨又做了“陀螺定向原理”、“水膜”、“水球”的實驗,更生動的描繪出了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這簡短精悍的5個實驗看似簡單,但它所做到的一切包含的知識都是深奧的、高深的。如果不是這樣,那又是為什么呢?為什么要開展太空授課這樣的活動呢?為的是讓我們增長知識、學會本領、懂得實驗和科學的重要性,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
看完“太空授課”,我激動不已,心情久久不能__靜,看到了現代化的先進,我們甚至可以聽“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授課,也感謝祖國為我們的付出,為讓我們增長知識派航天員上天教學,這激發了我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同時不免也增加了些許對宇宙的好奇,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刻苦讀書,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3)
今天,我幸運地通過電視上了一節太空授課。這節特殊的太空課由“神十”的三名宇航員指導教學,我通過這堂太空課學到了不少關于太空的知識。
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許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說:在太空艙中隨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個跟頭對于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而宇航員王亞__阿姨也給我們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戲”。她能用一個小鋼絲圈套一個水膜,那一層厚厚的水膜,便鑲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員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僅沒有輕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變得越來越多,最后便形成一個大大透明水球,可謂是晶瑩剔透,讓我不禁驚嘆!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識,這種種奇妙真令人羨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將來,我也能象偉大的三位宇航員一樣,飛上太空!
__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
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__。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地面課堂設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__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包括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學生代表在內的330余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地面課堂活動,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由__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教育部、__科協共同主辦。有關專家說,太空授課活動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的教育類應用任務,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神奇的太空授課結束了,其實這次太空授課給了我無限的啟迪,也增加了我對失重環境的重新認識,在這堂太空物理實驗課上讓我感覺到了時間的短暫,我還意猶未盡“天宮課堂”就結束了。
“太空授課”之稱體重實驗,用兩根一樣的彈簧,彈簧的底端分別固定了兩個質量不一樣的物體,如果在地球上,由于兩個物體質量不同,兩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肯定不一樣,而在太空中兩根彈簧卻是一樣的,接著,王亞__姐姐還向我們展示了太空中專門的質量測量儀,特別的奇妙。
“太空授課”之單擺運動實驗,地面常見的單擺運動在太空中不再呈現往復的單擺運動,而如果給單擺一個很小的力,單擺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圓周運動,這在地面上是實現不了的。
“太空授課”之陀螺運動實驗,陀螺在高速旋轉下會出現“定軸”現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轉的陀螺一樣會有這種現象。
“太空授課”之水膜和水球實驗,一個水滴在太空會變成圓圓小水球,并不會落到地面上,接著王亞__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亞__姐姐將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鋼絲圓環上形成了比較結實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斷加水,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球;將水球里注入兩個氣泡,氣泡并不會融合在一起;接著將水球里注入紅色液體,整個水球就變成了非常漂亮的“紅球”。
通過視頻通話在“天宮一號”授課的王亞__姐姐還和地面課堂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我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4)
今天上午,我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亞平老師在“神十”上的太空授課直播。老師清脆的聲音是從太空傳來的;看著屏幕上航天員們親切的面孔,仿佛和我們近在咫尺,但我們卻是天地相隔。教室里甚是安靜!大家好像屏住了呼吸在觀看著水膜和水球的實驗。孩子們眼睛一眨不眨看著畫面,專注極了!
為了中國人在太空漫步,中華民族已夢想了千年,從“神七”到“神十”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可以用事實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已不再是神話傳說。
小時候每每望著月亮上的黑色陰影,我都天馬行空地想象月宮里是不是真的有仙女嫦娥。今天望著端莊漂亮的亞平老師,我就想她就是美麗的的嫦娥姑娘。
孩子們很是激動,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告訴我:今天,亞平老師的這一課想必已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5)
前幾天,我們看了王亞平老師在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她在太空里做了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有雜技,陀螺,單擺,水膜,水球,圓周運動。
先說雜技吧。在地球上雜技要練好久,很危險。可在太空中,就顯得輕而易舉,懸空打個滾就可以了。就像成了大力士,一根手指都可以把一個人舉起來。
大家都知道,陀螺是人們小時候的玩具之一,在太空,把它浮在空中并給它一個干擾力,笨笨的陀螺就開始翻滾。但若是先讓它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
“單擺”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可它在失重狀態下是不成功的,但如果給它一個很小很小的力量,它就會做“圓周運動”
王亞平老師做我最喜歡的水膜時,我目瞪口呆。這水膜和生活中的面膜差別太大了。抽出水后的金屬卷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個:失重!短短二字富有智慧,科學,太空真有趣!
這幾個實驗不要看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的。
有人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對于這個問題,指令長聶海勝老師告訴我們:“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6)
6月20日星期四,我們班在多功能教室看了太空授課,是神舟十號的航天員——王亞平老師給我們授課。
開始前,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王亞平老師,聽他給我們授課。
中午10:00授課開始了,我認真的看著。知道了在太空里:太空人員可以站著睡覺;在飛船里可以不穿太空服;在太空中所有東西會失重……
我記得最清的兩種實驗:有陀螺表演、水膜表演。①“陀螺表演”有兩個陀螺,一個陀螺轉動一個陀螺不轉動并用指頭在兩個陀螺上面壓一下,轉動的陀螺會走,不轉動的陀螺會向前翻滾。這就是陀螺表演。②“水膜表演”一個水袋和一個鐵環,把鐵環放進水袋里,在慢慢的拿出來,水膜就做成了。水膜有個特點,特點是搖晃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小水滴,可是水膜也不會破。還有不斷的給水膜加水,水膜就變成了大水球。這就是水膜表演。
這些實驗太精彩了,而且這些實驗在地球上是做不出來的。看完之后,我還想看,因為太神奇了。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到太空去體驗太空生活。
有趣的太空授課作文(精選篇7)
6月23日上午,結合學校“中國夢我的夢”主題系列活動,陳位莊小學師生利用休息時間,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視頻。
這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由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和另外兩位宇航員在天宮一號里為全國青少年演示講解失重環境下的基礎物理實驗。航天員們在天宮一號里分別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同時,人大附中作為“地面課堂”,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空中課堂的宇航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授課即將結束時,宇航員們熱情鼓勵同學們努力學好科學知識,不斷探索科學奧秘。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崇尚科學、探索航天知識的熱情與夢想。觀看完直播視頻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我的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愛我中華、心系國防,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富強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