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怎么寫?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篇1)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今天觀看了《天宮課堂》,學習了非常有趣的科學實驗,跟著老師去探索太空中的奧秘。
首先,我看到了身穿深藍色宇航服的航天員老師們——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我在屏幕前跟隨王老師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這里有三個睡眠區和一個衛生區,又看到了先進的飲食區和工作區,不禁感嘆:"中國的科技真發達呀!"
咦?葉老師穿的衣服和另外兩名宇航員的衣服怎么不相同呢?原來這套衣服叫企鵝服,它可是航天員們的秘密武器,它內部有八個拉帶能對抗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我情不自禁地說:"這服裝外表看似簡單,可背后凝結的是航天科技專家們的奇思妙想呢!"
接著,期待已久的太空科學實驗開始了。葉老師向我們展示細胞在失重條件下生長發育的神奇變化。我看到了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的畫面,它們閃爍著朦朧的微光,有的在一點一點的歡快地跳動,有的成群成片的在做伸縮運動,它們就像星際一樣,一眨一眨,仿佛在開心地和大家打招呼呢。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失重下的水球實驗。只見王老師將一個類似放大鏡的圓環伸進水里,圓環里面形成水膜,再慢慢地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我真擔心膜會破裂開,可水膜卻毫發無損,看得我目瞪口呆,隨著越來越多的水涌入,水膜竟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大水球,真神奇啊!葉老師在水球中間注入一個氣泡,水球里出現了老師倒立的畫面,而中間氣泡則出現的是正立的圖像,同時看到相反的兩個圖像,讓我驚嘆不已。王老師將這個"太空歡樂球"注入了藍色的顏料,宛如一顆被打磨成圓形的藍寶石,再把半片泡騰片放入水球中,只見泡騰片在水中不停地釋放小氣泡,這些氣泡像一位位淘氣的小孩子在水球中橫沖直撞,始終沒有逃出表層,原來是因為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液體表面有張力,讓水球始終保持漂亮完美的圓球狀。
第一位登上去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今天,我要牢記王亞平老師說的:"地球是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將來中國人的腳步一定會踏入火星、月球和更深遠的太空中。"
雖然我現在只能在屏幕上觀看遠隔千里的太空授課,但是我很想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希望將來有一天,我也可以親自登上太空,感受并探索太空中的樂趣與奧秘。
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篇2)
“太空授課”開辟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比如文學家與學生面對授課,比如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等等。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容,社會教育的神圣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太空授課”以一人主講兩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圓滿的教學。這是一個創舉,這是對課堂一人授課傳統的打破,筆者認為,這樣的講課方式應該在地面試驗推廣,一方面,我們的班級人數很多,一人授課,老師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講課,更加生動,立體,多元,必然給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創舉。
“太空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感悟教學別具一格,教師與知識融為一體,與環境融為一體,教師身臨其境的教,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真正創造了教師,課堂,知識的形象合成的。作為地面授課的課堂,我們應該好好借鑒,要根據現場的環境,現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性融為一體,創造的課堂。只有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
“太空授課”是高科技的結晶,是教育現代化的碩果,必然對我們教育中國夢有無數的啟迪,必然引領教育中國夢更加精彩紛呈。
我期盼我們的教育中國夢里有更多這樣的太空授課,有種類豐富的工廠授課,商場授課,軍艦授課,飛機授課,等等,教育的中國夢,是教育的立體化,社會化,現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網絡化的具體落實之夢。
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篇3)
今天,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直播,大家興趣盎然。
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太空老師先把水擠到一個圓形球體里,然后往里面擠入藍色色素,水球迅速變成藍色,非常好看。后來又把一片黃色的泡騰片放了進去,漸漸水球里面出現了很多氣泡,還散發出一陣陣香氣,真有意思。
接著,太空老師又拿來了一個裝了水的杯子,一個乒乓球和一根吸管,太空老師把乒乓球放進水杯里,用吸管把乒乓球輕輕摁下去,你猜結果怎么樣?哈哈,結果-球被摁下去后就沒浮上來。與我們地球上的實驗結果完全相反,我覺得特別神奇,在太空居然沒有重力,浮力也消失啦。
我覺得外太空特別有趣,在沒有引力的外太空可以制造出太多有意思的實驗;我也好想去外太空啊!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在外太空怎么洗澡呢?
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篇4)
6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于吾輩而言,吾輩需發揚航天精神,繼續探索星辰大海,在自己崗位上熠熠生輝。
特別能吃苦,做個愛吃苦的“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航天員的培訓內容包括體質訓練、生存訓練、心理訓練及綜合訓練等,訓練強度之大,難度之高。超重訓練常用大型離心機來增強航天員對于超重的耐受能力,時間不長,但痛苦極大,很考驗航天員的身體素質。筆者之前看過《挑戰吧!太空》,體驗者們往往在重力達到7G時就已頭暈目眩幾近昏迷,放棄體驗,可想而知,我們的航天員承受的是怎樣的生理難受。我們要做個特別能吃苦、愛吃苦的“人上人”,始終把吃苦作為自己成長的必經之苦,吃過別人沒吃過的苦,受過別人沒受過的累,流過別人沒流過的淚。我們要做個會吃苦的人,與“得過且過”堅決說不,追求“人上人”的境界,堅持到最后,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精彩。
特別能戰斗,做個愛戰斗的“排頭兵”。生命不息,戰斗不止。景海鵬三度飛天,榮譽滿身,他收獲了許多鮮花和掌聲,但他依然十分清醒地說道,“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名航天員,實現人生一個又一個夢想,登上一個又一個臺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黨和國家教育培養的結果,我沒有別的方式來回報,只想盡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幾年、多飛幾次。”榮譽加身的他尚且如此,我們憑什么不戰斗、不努力、不奮進?我們要做個愛戰斗的“排頭兵”,始終奔跑在追夢的道路上,始終奔跑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我們要拒絕懈怠,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在成績面前繼續進取,一路奔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將夢想變為現實,用奮斗底色書寫青春的華章。
特別能攻關,做個愛攻關的“挑戰者”。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50年代的中國百廢待興,吃飽穿暖都是問題;60年代,以毛澤東___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毅然決定研制兩彈一星,可想而知,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多么遙不可及的夢想,甚至是可以被世人稱之為做“做夢”的一件事情。我國用了短短11年的時間,就成功突破了載人航天技術,又僅僅用了2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和平安著陸,為中國航天史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非凡業績。我們要弘揚航天精神,以科學、嚴謹、“鉆牛角尖”的態度對待工作,勵精圖治,不斷探索、突破,尋求業績突出。我們更要知難而進、鍥而不舍、攻克工作中的難點、疑點、痛點,搶占工作先進。
特別能奉獻,做個愛人民的“服務員”。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勞出山林。“他們的心里不是沒有家,只不過自己的家是小家,筑夢九天的家才是他們心里的大家;他們的心里不是沒有愛,只不過家庭親情是小愛,獻身航天事業的愛才是大愛。”一位航天員的家屬如是說。在航天人的心中,只有“飛天”“做任務”“為國獻身”才是畢生的追求,也是他們的理性信念。我們要發揚一心為事業、一心為人民的崇高品質,不計個人得失,不較名利地位,始終默默奉獻,做個愛人民的“服務員”。我們要堅定站在人民的身后,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做貢獻,做人民最忠誠的保護者。
難忘的天宮課堂作文最新(篇5)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__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后,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