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后,你有哪些收獲?可以通過觀后感記錄一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范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精選篇1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著顯示器,記錄信息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里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眾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么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著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精選篇2
每當夜晚,我看著滿天的星星,望著圓圓的月亮,我就會想象宇宙是個什么樣的存在。記得小時候坐飛機時,總會望著窗外的藍天白云,心想終于飛上天了,我要翱翔宇宙太空。長大了才知道,真正能飛到宇宙太空的并不是飛機,而是宇宙飛船,真正能看到太空的并不是我在飛機上的成員,而是宇航員。有一次,學校組織我們去航天館參觀,一路上的我心情都特別激動,參觀過程中,講解員在給我們講解關于航天衛星的作用和知識,參觀了五號神舟飛船模型,“神舟五號”飛船由三層組成,它的總長是8.86米,最大直徑處2.8米,軌道周期是5393秒。
我們還進模型里參觀了飛船真正的模樣,然后我們又去看了“神舟六號”發射時的情景,我看到聶海勝叔叔和費俊龍叔叔在吃航天食品,以及他們在航空倉中飛來飛去, 最后看著宇航員回歸大地,我都為他們自豪,其實,航天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而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宇航員,望著藍藍的天空,我會想象太空的樣子,望著夜晚的星星,我也會想象太空的樣子,大大小小的星球,美麗的銀河系,太空有著太多的謎題,而只有飛向太空才能知道_謎題,航天的意義也是如此。
太空一個充滿可能的領域,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國家的航天工程也在不斷的擴大,在航天事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的提高。如果我成為宇航員,我一定會為國家做貢獻,為世界解開更多宇宙的奧秘我以后會了解到更多的宇宙知識。 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中國可以在太空上的任何一個星球行走,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會越來越好。
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精選篇3
與神舟十二號任務相比,神舟十三號任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不同:
一是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
二是屆時中國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
三是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周期。
四是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而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
五是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
六是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為發射狀態。
神舟十三號主要任務
20__年10月14日下午,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通報此次任務有關情況。
據介紹,神舟十三號任務將實現五個方面的任務目標。與神舟十二號任務相比,神舟十三號任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不同:
一是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
二是屆時中國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
三是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周期。
四是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而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
五是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
六是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為發射狀態。這些不同,也是我們將面臨的挑戰。
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精選篇4
天空是無邊無際的,可天空之上又是什么呢?我們看到的是滿天星辰,日月掙輝。遠遠看去他們僅僅是一顆顆閃閃的的亮光,可是它們具體代表什么呢?老師說他們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我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看著小是因為我們相隔數億光年之遠。從此之后我便對這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這一刻我滿目驚喜,這一刻中國人民心系一心,這一刻我們為他們驕傲。誰能讓全世界1/5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的飛躍,他們出征蒼穹,畫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我們不斷的突破自己國家的航空實力,我們走到了更遠的星球。可是這遠遠滿足不了我對外面宇宙的好奇,我想要是我能去看看那該多少。
現在我們的能力有限,僅僅能夠到達月亮表面去觀看月亮上的景色,就僅僅這樣就足以讓我們嘆為觀止,月亮之上雖然沒有地球上的美麗風光,可是上面卻儲存各種各樣的礦石,足足是世界幾倍之多。如果能外星球的資源帶下來,航天技術就可以造福人類。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天體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在類木行星和彗星上,有豐富的氫能資源;在行星空間和行星際空間有真空資源、輻射資源、大溫差資源,那里的太陽能利用效率也比在地球上高得多。利用航天技術,人們再也不用為資源緊缺而擔憂了。
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宇宙,我們相信在外面會存在可以合適我們生存的星球,這樣我們就可以搬家到這個新的星球為祖國母親減負。
人類未來的希望在外星球,探索外星球是我們永遠不會停止的行為,所以我要堅定目標,爭取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填磚加瓦。
央視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后感精選篇5
據了解,“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授課對象,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天宮一號”進行授課,向我們青少年講述了失重環境中的物體運動和液體表面的張力情況。
失重是太空環境中最獨特的現象。在失重的環境下,人可以隨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看,這是王亞平在向我們演示單擺運動。只見她把小球向后拉了一小段,然后松手,小球并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神奇地飄浮了起來。王亞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點,再松手,小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因為小球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沒有了回復力。
這時,王亞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而且一直在轉,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再換個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圓周運動。在太空中,小球處于失重狀態,只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繞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卻不行。
王亞平又從飲水袋中擠出了一個小水滴,這小水滴就像一個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她還把一個金屬的圓環伸進水袋里,制成了一個水膜,并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點一點地變厚,形成了一個水球。王亞平姐姐還向水球中注射了兩個氣泡。
等把氣泡抽出來后,又把紅色的液體注入了水球中,紅色的液體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擴散開來了。水球也變成了一個紅色的水球,像一個紅色的水晶球。
這就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太空授課時的情景。這次授課共用了40多分鐘呢。我認為這樣的課特別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學們都很喜歡。看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很專注認真,沒有一個說話的。有的托著下巴,連口水都流出來了,也來不及擦。
通過這節課,我萌生了一個理想: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因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艙里隨意地飄來飄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實驗、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
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