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的含義及由來
立秋是重要的節氣,也是重要的歲時節日。立秋的習俗有貼秋膘、啃秋、曬秋、吃餃子等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立秋節氣的含義及由來,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立秋節氣的含義
立秋,二十四節氣的第13個節氣。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
立秋至,氣溫由熱逐漸下降,諺語“立秋之日涼風至”,即指立秋開始涼爽,“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后,每降一場雨,氣溫亦隨之下降。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立秋之后,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故有“秋老虎”之稱。炎熱天氣延續到9月中下旬逐漸消退,才會真正地涼爽。
立秋的由來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立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起源于黃河流域,用于區分夏秋季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立秋有關的故事
一葉知秋
《五燈會元》里記載說:世尊于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于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秋神蓐收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里》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立秋的特點
立秋時節,氣候開始逐漸轉涼,天氣逐漸變干燥。由于夏季的高溫多雨,秋季的干燥和涼爽會讓人感覺格外舒適。在立秋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漸降低。此外,立秋還意味著農作物即將進入重要生長期,農民們開始忙碌起來。
立秋的風俗
1. 貼秋膘:貼秋膘是指在立秋這一天吃肉,寓意著夏天瘦了,立秋之后要補回來。人們認為,經過一整個夏天的清淡飲食,胃口變得更好,所以需要在立秋這一天吃肉來調理身體。
2. 摸秋:摸秋是指在立秋這一天晚上摸南瓜、摸涼席等,寓意著可以祛除暑氣,迎來涼爽的秋天。人們相信,摸南瓜可以讓家庭和睦,摸涼席可以帶來清涼舒適的睡眠。
3. 食秋桃:食秋桃是指在立秋這一天吃桃子,寓意著長壽健康。桃子富含維生素C和E,有益于健康。人們認為,立秋吃桃子可以祛除疾病,帶來好運。
4. 咬秋:咬秋是指在立秋這一天吃西瓜或冬瓜,寓意著可以免除腹瀉。由于立秋時節氣候干燥,人們容易上火,所以這一天吃西瓜或冬瓜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5. 迎秋:迎秋是指在立秋這一天祭祖神、祭品等,寓意著對祖先的敬仰和對秋季的祈福。人們認為,立秋祭祖可以保佑家庭平安、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