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的四大傳統習俗
立秋節氣的四大傳統習俗是什么呢?快快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立秋節氣的四大傳統習俗是什么?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立秋節氣的四大傳統習俗是什么?
“立秋”不僅是重要的節氣,還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民間有“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啃秋”等習俗。
祭祀土地神: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币灿杏忧锾斓絹碇狻?/p>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曬秋: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立秋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立秋當天下雨好。在農村,關于立秋當天下雨好的俗語不少,比如“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大概意思是立秋當天有雨的話,不論哪些地方的莊稼都會豐收,而立秋無雨的話,人們比較擔心,預示著收成可能不好,再比如“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大概意思是立秋有雨的話,即使是生長不好的水稻,也能變成大米,雖然有些夸張,但所表達的意思是立秋下雨比較好。立秋季節的劃分按照氣溫法或天文法劃分。
立秋的季節劃分天文法
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依據天文劃分,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因此秋季以立秋為始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前結束。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
立秋節氣山東吃“渣”
山東一些地方有立秋吃“渣”的習俗,這里的渣是“豆渣”的意思。立秋吃豆渣是源于豆渣的養生作用,因為吃豆渣對于秋季預防腹瀉是有好處,正所謂“立秋吃渣,不嘔不拉?!?/p>
立秋節氣天津“咬秋”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天津等地流行立秋時節“咬秋”。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在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