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
入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氣溫達到全年的最高峰。入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入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入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
入伏通常是從夏至往后數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入伏,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民諺“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后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入伏傳統習俗是什么
1、頭伏吃餃子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頭伏蘿卜二伏菜
從傳統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卜,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卜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就要種蘿卜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3、給牛改善飲食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貼三伏貼
頭伏第一天,市民排隊貼“伏貼”。三伏貼是民間的一種老習俗,據說,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利用這一時機治療某些寒性疾病,能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但并不是說“伏貼”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宜貼“伏貼”,陰虛火旺、皮膚病、惡性腫瘤、急性咽喉炎、強過敏體質等患者就不宜采用中藥貼敷療法進行治療。
5、六月六曬伏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6、入伏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
7、伏日吃面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8、伏天吃雞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生吃雞。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比炖锶说捏w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就是初伏吃雞的科學道理。
9、頭伏吃餛飩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所以在毫無胃口的燥熱夏季,來一碗加花生醬、少許醬油和醋調味的冷餛飩來拌食,冰涼愜意的同時也令人食欲大增。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混沌”諧音。盤古開天,混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
入伏從夏至往后多少天算起
夏至過后三庚日才入伏。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的意思。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每年三伏天出現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根據中國歷書(也就是計算年月日的書)規定:“夏至三庚日數頭伏”,也就是說入伏要從夏至日開始往后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此外,需要注意,庚日的日期在公歷是有變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公歷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
伏天什么時候最熱
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階段,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但是這三個伏天中,中伏是最熱的時間段,所以有“熱在中伏”的說法。因為從初伏開始,降雨量增加,地表的濕度也隨之增加。 在陽光直射下,地面吸收熱量,超過每天散發的熱量,導致地表熱量積聚。,到了中伏必然會達到最高最大值,再加上副熱帶高壓控制,內部氣流下沉使天氣以晴朗少云為主,太陽光照更加強烈,地面溫度也會持續高溫。這是中伏之所以成為全年最熱時間段的原因所在。
關于入伏的注意事項
一、夜臥早起。夏季合理睡眠時間應該是:就寢時間為22:00—23:00,起床時間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午睡時間一般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時間過短達不到午休目的,時間過長不但會讓人頭腦發昏,肢體無力,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二、養陽驅邪。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于外,反易被外邪所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不宜進行大量運動,運動之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三、調息靜心。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
四、食酸補鹽。夏季出汗多,鹽分損失亦多,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補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為解渴消暑之佳品,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對于“三伏天”,尤其要喝三豆湯,祛火、解乏、消痱子??梢远喑砸恍┕瞎珣⒁馑男晕?,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
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龍眼、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慎食。
五、健脾祛濕。到了夏季“三伏天”,總讓人有種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覺,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長夏”。早、晚進餐時可以喝些粥,如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也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濕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點荷葉,這樣就增加了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另外,三豆湯也有健脾祛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