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姑娘赴甘孜支教 想找一位伙伴同行
&bsp; 去貧困艱苦的地方支教,是一種精神可嘉的表現,其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如此大的勇氣去支教。日前,一名杭州姑娘辭職遠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支教,在那里,她收獲了愛與溫暖,同時,也將更多的知識帶給了當地的孩子。這一次,有誰愿意與她同行?
小愛和嶺嘎團彌學校的孩子們。
兩個月前,杭州姑娘胡文麗辭職去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支教。兩個月后,她說,在這里收獲了愛和溫暖,感受了心靈的簡單和真誠。
生活里,胡文麗有個昵稱叫小愛。現在,連支教當地學校的孩子們都叫她&ld;小愛老師&rd;。她已成了學校的紅人,語文、數學一天上6節課,校長還想讓她開設計算機課和成人漢語課。所以,小愛想找一位愿與她同行的人,為當地的孩子帶去更多知識。
做決定去支教
只用了一個晚上
小愛很漂亮,今年27歲,在杭州生活了很多年。與很多年輕人一樣,在杭州這座城市里奮斗、跳槽、小資地生活。去支教前,她在一家琴行工作。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閨蜜給她打電話說起在網上看到一個關于支教的帖子。這是小愛多年來的一個小小夢想。掛完電話,她突然想到,27歲了,再不去,以后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當晚,她在網上翻了很多支教的帖子,當看到四川甘孜一所小學招募支教老師的帖子時,她被帖子里的照片深深吸引,&ld;這就是自己想去的地方。&rd;
第二天,她與學校取得了聯系,同時告訴爸媽自己的想法。媽媽說,那些地方很苦的,你要自己想好。一看爸媽的態度并沒有堅決反對,小愛立即回復校方:我來!
做決定只用了十多個小時,小愛就是這么率性。小愛說:&ld;我只有一個擔心,高原反應,畢竟我1米6的個子只有82斤。&rd;
雖然一周后媽媽得知她的決定,跟她吵了兩三天,但她依然決定繼續前行。
幾片芬必得
解決了高原反應
一個月后,小愛瞞著爸媽踏上了去成都的火車。下車后又沿著崎嶇的山路顛簸了三天,終于到了阿須鄉。
這里高山環抱,壯美而又貧瘠。鄉上有一條藏族風情的小街,離街1公里的半山腰上就是她要去的嶺嘎團彌學校。
這是一所當地寺廟‐‐岔岔寺創辦的小學,學校共有120多名孩子,分一到五年級。孩子們除了學藏語、語文、數學,也有一位英語老師,4位老師全是當地的。學校里只有一個教室有課桌椅(每個年級輪流上),其他時間上課都是席地而坐。
校長尼瑪嘉措堪布對小愛的到來無比歡迎。最擔心的高反倒是沒太劇烈,只有剛到幾天有點頭暈,也流了鼻血,幾片芬必得把這些都解決了。
隨著&ld;當當當&rd;的鑼聲,小愛上崗了。非師范畢業的小愛課前做足了功課,但還是遇到了困難。于語言障礙,一道題或一篇課文,她講解了七八遍孩子們還是聽不懂。于是她找出每個班漢語不錯的學生當課代表,必要時,課代表做她的小翻譯。
漸漸的,孩子們上課的積極性慢慢變高了。
老師,我錯了
你回來上課吧
天性使然,隨著陌生感減退,孩子們也越來越調皮。有一次,小愛給四年級上語文課,一位同學一直用藏語說話,周圍一片哄堂大笑。小愛批評他,他裝聽不懂故意唱反調。也許是自己身體不適覺得有些委屈,小愛嗚咽著匆匆走出教室。身后隱約傳來幾聲&ld;小愛老師,小愛老師……&rd;。
后來,小愛在信里說:&ld;來支教前我在想,我應該做一位對教育事業充滿情感的老師,或許是期望太大,想要通過短短的時間為學校、為每位孩子改變些什么,而面對眼前這樣的情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rd;
回到宿舍,幾個同學過來敲門,小愛沒開門讓他們回去自習。下課鈴聲響起了,小愛收拾好自己的情緒準備下一堂課。剛一開門,全班20多個同學齊刷刷堵在她面前,一個個低著頭說:&ld;老師,我錯了,老師,你回來上課吧……&rd;
那一瞬間,小愛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心中所有的軟弱,在最意外的時候得到了最溫暖的治療。
課程實在忙不過來
想找一位伙伴同行
現在,小愛是校長眼里的紅人,一天給她安排了6節,分別教一二三四年級的數學以及四年級的語文。&ld;我們學校一節課55分鐘,休息5分鐘,一天下來真的嗓子都啞了。&rd;昨天,錢報記者跟小愛通話時,她都是啞著嗓子的。
小愛說,愛心人士給學校捐了不少筆記本電腦,校長還想讓她把計算機課開起來。另外,校長的兩位朋友也想學漢語,小愛還要私底下備課教成人漢語 &ld;真的有點吃不消了。&rd;
錢報記者也與校長尼瑪嘉措堪布取得了聯系,他說:&ld;我們很需要漢語老師,而且明年7月的老師也還沒有,缺乏長期的漢語支教志愿者。&rd;學校一年一個學期,從7月到次年2月,目前急需招募的是從現在到明年2月的漢語老師,當然也歡迎明年7月的老師。
&ld;我們不需要很高的學歷,但必須有相對成熟的心態。支教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選擇,需要認真準備課程,對學生負責,完成個學期的教學。&rd;尼瑪嘉措堪布校長說。
有想法的志愿者可以與小愛聯系,手機13485945243,或加微信:619320383。(陳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