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支教"活動走進貴州山區 為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bsp; 眾所周知,我國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普遍差于城鎮學校,而西部邊遠山區的農村學校的差距更大,于教育設施簡陋,教師資源困乏等等,很多學生想要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都困難重重。日前,&ld;同在藝術天空下&rd;中國文藝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文藝支教活動走進貴州山區,與當地的孩子們共同度過了最難忘最溫馨的一段日子。
&ld;洋房很寬敞,也會裝滿憂傷,木板床,有時也會像天堂……&rd;這首名叫《蒲公英》的歌曲,是12歲的羅影影去年暑假時,跟著來村里支教的中國文聯文藝志愿者學唱的。盡管活動已結束一年多,但她至今記憶猶新。
2015年8月2日至8日,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組織的&ld;同在藝術天空下&rd;中國文藝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文藝支教活動走進羅影影的家鄉‐‐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觀音洞鎮青巖村,陪伴村里正在放暑假的留守兒童度過了快樂而難忘的日子。
當時,馮大海、韓葆、陳涓、景蕾、田燦、楊青竹等畫家、詞曲作家及舞蹈老師等組成的文藝支教團,吃住在村里。他們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教孩子們唱歌、跳舞,與他們嬉戲、談心,給留守的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
&ld;我最喜歡韓葆老師,她不僅教我們唱歌,還和我們談心,特別溫暖。&rd;羅影影興奮地回憶說,老師們那時每天都會給我們煮雞蛋、買牛奶當早餐,就像家人一樣關心我們。
記者采訪中得知,羅影影是個自幼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在她不到1歲的時候,爸爸出車禍去世,不久后媽媽遠走他鄉,至今杳無音信。
&ld;從小有爺爺奶奶,但沒有父母陪伴還是感到孤獨。尤其是節假日,別人都有父母帶著玩,我更多是做家務或在山上放牛。&rd;小姑娘略帶傷感地說。
青巖村村支書楊正榮介紹,全村438戶人,有85個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務工或離異、死亡等原因,很多孩子自幼祖輩撫養長大,情感關愛較缺乏,有的甚至對親情淡漠,性格上要么自卑孤僻,要么自放任。
在支教期間,志愿者們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喜好,組建起跳舞、繪畫、唱歌、講故事等班級,每天都會開展不同主題的活動,最大限度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他們敞開心扉,感受生活的快樂。
&ld;村里條件有限,志愿者們往往就地取材,有的在村委會辦公室,有的在民房里,有的甚至就在山坡上開展活動。&rd;楊正榮說,他們都很敬業,也很有方法,天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文藝志愿者韓葆說:&ld;孩子們都很有天賦,興趣很濃。這樣短時間的活動能量雖很有限,但希望能激勵他們,為夢想插上希望的翅膀。&rd;
這只是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西部地區的一個縮影。除文藝支教外,他們還廣泛開展&ld;送歡樂下基層&rd;、文藝培訓、服務采風等各類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活動,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
據統計,自2012年啟動文藝志愿服務工作以來,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等部門共開展各類文藝志愿服務3萬多場次,參與文藝志愿服務的工作者近100萬人,直接受益群眾8000多萬人。
與此同時,中國文聯也向全國各省市發出倡議,鼓勵廣大基層文藝工作者參與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對此,貴州省文聯積極響應,于2013年啟動了文藝支教活動,還打造成了這個省文藝志愿品牌項目。
貴州省文聯組聯部主任周蕾介紹,貴州省結合自身特點,在黔東南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招募非遺傳承人為志愿者,進校園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在黔南州甕安縣的社區、鄉鎮組建文藝隊,豐富百姓精神生活,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
此外,在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針對孩子們缺乏音樂、繪畫等素質教育,省文聯向貴陽市周邊18所農民工子弟學校招募文藝志愿者,給孩子們開設音樂、繪畫等課程。
據了解,近3年來,貴州省文聯向全國共招募文藝支教志愿者722人次到基層、學校服務,共投入資金逾400余萬元,惠及學生達10萬余人次。目前共完成7期文藝支教工作,第八期正在進行。
正是中央和地方文聯之間的上下聯動,文藝志愿服務網絡正在覆蓋全國更多地區,尤其是在邊遠山區,其所傳遞的正能量激勵著孩子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