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蜻蜓支教隊184名隊員守護高原孩子夢想7年
偏遠的藏北地區,有一群可愛的追夢少年,他們面對惡劣的氣候,寒冷的天氣,依舊堅守著一份遠大的夢想。在這個遙遠的地區,教師資源極度匱乏成為他們的現實問題,但是有一群無私奉獻的人們——竹蜻蜓支教隊的隊員,他們將青春以及對這份職業的無限熱情獻給了這片遼闊的土地。給高原的孩子們點燃了新的希望與夢想,是他們長達7年的堅守使一個又一個孩子走出高原,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今天,我來到了你們出發的地方。是你們,點亮了我走出高原的夢想。”18歲的嘎瑪,來自藏北高原當雄縣的一個牧民家庭,今年考上了千里之外的廈門大學。她說,是支教的老師們引領她看到了新天地。
當雄縣是拉薩市唯一的一個純牧業縣,海拔超過4300米,氣候寒冷,環境惡劣,學生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少,不少孩子上高中前從未離開過縣城。
2009年8月開始,一個叫竹蜻蜓的支教隊,組織了廈門大學的支教隊員,每年坐60多個小時的車,跨越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將寶貴暑假留給當雄的孩子們,不斷為高原孩子點亮新的夢想。
次旺益西的夢想是去月亮看看地球。歐珠措姆希望在生病時有醫生來看望,所以他想當一名醫生。德吉曲宗的夢想是能讀研究生……每次,支教隊的隊員們都會記錄西藏孩子們的夢想,以接力方式盡可能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嘎瑪說:“我的老師是2011屆竹蜻蜓隊員們。他們可能不會想到,那個專注聽課的普通小女孩,告別了過去父輩們放牛的生活,來到了竹蜻蜓起飛的地方。”
“一支筆,一份鼓勵;一本書,一份知識;一個夢想,一份希望。”支教過程中,隊員們主打“藝術支教”特色項目,將美術、音樂、手工等課程帶進雪域校園,并開展主題圖片展、趣味運動會、集體作畫等活動,希望給學習環境相對封閉的雪域孩子們播下夢想的種子。
當雄縣完全小學校長洛多說:“支教隊帶來很多新的思想,現在孩子們能畫出很多山外的世界,想法也更加活躍了,希望這樣的支教能夠堅持下去。”
七年守護,一片初心。7年來,已有184名隊員赴藏支教,橫跨廈門大學多個院系。
竹蜻蜓支教隊指導老師、廈門大學法學院周東平教授說:“雖說夢想是無法衡量價值比較輕重的,但無論何種選擇,我們希望那是孩子們在知曉外部世界之后的自主選擇,而不是只知道承襲放牧的生活,這就是支教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