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義務教育30年 穩步前進實現均衡發展
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壯大,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一點愈加凸顯。目前,據悉廣東已經實行義務教育30年咋,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實現從&ld;帳篷教室&rd;到均衡發展的完美跨越,可喜可賀。相信堅定不移的發展下去,我國將越來越好。
7月2日,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會暨對廣東省義務教育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會在廣州召開。此次廣東省全面接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標志著廣東省即將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全國第6個體通過評估認定的省份。廣東全部省市區縣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齊聚廣州,見證了這個歷史性的一刻,他們激動不已,因為為了這一天,廣東已經奮戰了30年。
羊城晚報記者 王倩 通訊員粵教宣
1986年,廣東的基礎教育還相當薄弱,當時急需解決的是&ld;一無兩有&rd;問題,即無危房,有課室,有桌椅。在大樹下搭個帳篷當課室,墻都是竹子搭成,木板當桌椅是當時常有的情況。經過10年的努力,廣東于1996年率先實現&ld;普九&rd;,有書讀有學位是當時最重要的工作目標。
1996年至2006年的第二個10年,廣東集中進行了&ld;改危改薄&rd;、教師安居、布局結構調、老區學校改造、&ld;新裝備工程&rd;、信息化網絡建設等工程。2007年開始集中解決代課教師等師資配備問題。以上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教育走向均衡打基礎,做準備。
此后的第三個10年,廣東教育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2006年以后,廣東提出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ld;辦好每所學校,關注每個學生&rd;。廣東義務教育進入第三個階段:公平、均衡、協調。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廣東全省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數、學位數分別為6794所和1030萬個,比2010年增加1867所和103萬個。全省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到9899%,比2011年提高5285個百分點。
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衡的省,既有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有比較落后的粵東西北地區。粵東西北地區人均GDP比珠三角地區低80%。這種特殊的省情導致區域、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相差懸殊。因此,對廣東來說,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每一個孩子接受公平優質教育困難大、任務重。
2011年3月,廣東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了《關于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規劃到2015年底,廣東省100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2013年廣東省政府下發《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我省教育&ld;創強爭先建高地&rd;的意見》,決定省級財政2012‐2015年教育投入&ld;一攬子計劃&rd;共安排教育經費1180億元,其中100億元用于粵東西北基礎教育&ld;創強&rd;,此撬動各地總投入達500億元。
截至2015年11月,廣東共有108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如期交上了一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答卷。2016年7月2日,廣東最后一批13個縣(市、區)接受并通過了國家督導檢查,廣東省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將實現全覆蓋。與已經體通過評估的前5個省市(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相比,廣東的這份&ld;全覆蓋&rd;來得更加不易。編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