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男生身體素質下降 小學運動場地受限怎么破(2)
記者來到學校的周二是藝美小學體育課最少的一天。
按照國家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每周要有4節體育課;小學三至六年級要有3節體育課;此外,學生每天都要有課間操時間,時間大約在30分鐘左右。&ld;一節體育課40分鐘,課間操30分鐘,因此對于當天有體育課的班級學生而言,一天的體育活動時間能超過一個小時;而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就不足一小時,因此下午必須安排30至40分鐘體育鍛煉時間。&rd;藝美小學體育組組長彭靜說。
5月24日下午,正是課外鍛煉時間段,班級非常集中。在體育老師的規劃下,9個班的鍛煉開展得井井有條。學校操場一側靠近墻壁的坐椅成為學生練習臺階測試的場地。體育老師紀世有首先組織一個班學生沿坐椅站好,緊接著開始播放音樂,學生在節奏感很強的樂曲聲中,一上一下地進行臺階測試練習。
與此同時,另外幾個班的學生則在操場上分區站好,每班分成兩隊,面對面開始練習跳繩。單人跳是必練項目,練習完成之后,有的學生還玩起了雙人跳。臺階測試的班級結束鍛煉,就與跳繩班級相互輪換。在操場一角,還有部分班級學生被安排練習仰臥起坐。
待跳繩與臺階測試輪換完成后,學生們開始進行最后一個項目‐‐50米折返跑。隨著體育老師胡光的哨聲,一組組學生分先后沖出起跑線。有了之前的熱身,多數學生跑步時腳步輕快,8個來回很快結束。
&ld;老師,再讓我們爬一組吧。&rd;在大多數學生紛紛離開場地后,一個四年級班級學生向紀世有提出請求。&ld;爬吧!&rd;紀世有笑著給了一個手勢,一隊學生從起跑線開爬,手腳并用爬行在操場的草坪地面上,歡笑聲回蕩在學生身旁。
目前,很多小學都為學生安排體育作業。&ld;我們不希望體育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就是告訴學生,哪怕每天回家10分鐘的體育鍛煉也是好的。&rd;藝美小學體育組組長彭靜說。
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副校長周京勝說,提高家長的運動觀念和意識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家長認為不花錢就不會運動,不去健身房就不做運動,這種觀念有很大問題。
周京勝認為,中國人體缺乏鍛煉的習慣,而學校每天安排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并在體育課上教會學生一項或多項體育項目,就是為了讓學生逐步樹立鍛煉的意識。意識一旦樹立起來,學生即便在離開學校以后,也會在潛意識里主動尋找機會進行鍛煉。
周京勝也反復強調,加強學生體質的鍛煉,一定要重視那些看起來簡單,做起來有點枯燥,但實際卻意義非常的體育鍛煉,例如跑步。他說,跑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鍛煉項目,學生可以回家利用小區花園開展。周京勝說,體能訓練是其他體育鍛煉的基礎,家長目前對于讓孩子掌握體育技能比較關注,但對基礎的體能鍛煉重視依然不足。
從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反映的情況看,不僅僅學生,家長的體質健康水平也不容樂觀,這說明雙方日常的運動意識都不夠。周京勝認為,在破解學校運動場地不足的過程中,家庭層面的帶動也非常重要。
尹軍教授,備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國家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團隊專家組組長、首都體育學院博士生導師、體育教育訓練學院院長
對于城區小學而言,場地不足是一個短期內較難解決的問題。但學??梢栽谶\動內容、形式、組織方式上進行創新,依然可以有所作為。
尹軍個人認為,學校應以提高小學生運動功能為突破口,加強基礎性的體操練習,重點提升小學生的柔韌性、靈活性、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能力。而這部分訓練在小場地就可以開展。
據了解,從上世紀中期到最近幾次大型青少年體質監測中,我國中小學生的運動能力、有氧耐力、關節柔韌度等都不容樂觀。
尹軍舉例,對于小場地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上肢、下肢的拉伸性鍛煉;即便是學生站立時,也可以通過非穩定性的單腳站立,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另外,很多學校籃球場地不足,在訓練時也可以變換做法,如訓練孩子投籃的準度,以此加強對學生小肌肉群的訓練;如果籃球架不足,也可以用竹筐等代替,作為練習投籃的器材。
另外,很多學校場地不足,跑步訓練也可以結合場地特點,用靈活的方式開展,如T字形跑、Y字跑以及各種類型的折返跑等等。
除了學校,尹軍認為家庭環境對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也至關重要。一方面,學校可以引導學生與家長共同進行體育運動練習;同時,學校也可以利用運動會等機會,邀請家長與學生合作參與運動項目,提升運動會學生的參與范圍,也調動家庭共同參與體育鍛煉。
學校操場的全部面積就是這四塊排球場,學校里約80%的孩子都會打排球。目前一年級新生體育課中,已經加入了排球知識,主要是為了培養興趣。‐‐和平里九小副校長劉京生
&ld;堅韌不拔,知難而進。&rd;學校多年學習雷鋒精神,這種精神也融入到體育教學實踐之中。‐‐西城區實驗小學校長耿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