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雙非童遭遇上學難 想放棄香港身份沒有返回機制
&bsp; 隨著&ld;全面二孩&rd;政策的放開,我國將迎來一大批適齡兒童入學就讀,但是日漸增長的適量兒童數量和緊缺的學位之間的矛盾,卻在短期內難以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將是家長們渴望跨過去的一道鴻溝。日前,據悉香港雙非童遭遇上學難的狀況,不少家長表示想要放棄香港身份,但是卻沒有返回機制,引發大家的關注和熱議。
&ld;去香港生孩子,說實話我現在很后悔。&rd;再過一年多,深圳人曾娜(化名)在香港生下的女兒就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當下面臨的尷尬是:跨境,孩子從六七歲起就得每天五小時耗在路上;不跨境,私立學校的學費承受不起,而且離家近的私立學校已經明確不收&ld;雙非&rd;兒童,&ld;今年過完年一家人都在愁這個事&rd;。
曾娜的煩惱不是個案。2001年,莊豐源案在香港終審判決,確立父母雙方皆無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內地居民在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自此十年間 超 過20萬&ld;雙非&rd;嬰兒在港出生;直到2012年4月和20 13年1月,香港所有公立醫院和所有私立醫院分別無限期停止接收非香港本地孕婦預約分娩, 內地孕婦赴港生子才被完全禁止。如今,即使是2012年最后一批出生的&ld;雙非&rd;寶寶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當初,父母為他們想盡辦法獲得的香港身份,讓他們最先感受到的卻是上學的艱辛與尷尬。
雖然是上幼兒園下午班,但家住布吉的劉女士 卻每天9點就要開始準備女兒的上學事宜。經過多次&ld;實驗&rd;計算,她總結了一條最優路徑:10點從小區出發,換乘兩次地鐵耗時15個小時到達福田口岸,半 小時等跨境保姆車、過關,再坐車半小時到達元朗幼兒園,剛好趕上一點鐘第一堂課;全程來回五個小時,但好處是不會塞車、不會遲到。而自從3歲的女兒開始跨 境念幼兒園后,劉女士便辭去了工作,&ld;中午12點才能空下來,下午3點又要出發來關口接,沒有公司會讓你只工作三個小時。&rd;
日前, 南都記者隨劉女士體驗了一回跨境上學路。上午11點左右的地鐵龍華線依然非常擁擠,快到福田口岸的那幾站陸續上來很多跨境學童,車廂充斥著三四歲小童的吵 鬧聲;而此時的福田口岸跨境學童等候區,場面則更為壯觀:幾百平米的大廳全是穿著各色幼兒園校服的孩子,大部分年齡小到連話都還說不連貫;因為下午班幼兒 園不提供午飯,很多家長(微博)不得不把孩子的中午飯帶到關口來喂,有的就草草給孩子吃幾塊面包餅干了事。&ld;我一般讓孩子早上在家多吃點,書包里裝點零食,晚上6 點到家再吃。其實很擔心她會發育不良。&rd;保姆車馬上到,劉女士忙著給女兒嘴里塞餅干。
即便時間掐得剛剛好,有時也有意外會發生。 &ld;上個星期我女兒學校的校車在路上跟人撞了,老師打電話來差點沒把我嚇死。之前也有朋友家的小孩書包里被人塞東西,被水客利用。&rd;正是有安全上的擔心,家 住西麗的肖媽媽就堅持了三年親自跨境接送兒子到學校。因為上上午班,母子倆每天早上五點半就得起床,轉兩趟公交到關口,9點前必須趕到學校;碰上內地節假 日但香港卻不放假的日子,&ld;排隊過關一度崩潰到想哭。夏天在關口等公交車被暴曬,好幾次孩子也受不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扛過來的&rd;。
考慮到孩子跨境上學太辛苦,去年兒子上小一時,肖女士一家也討論過讓孩子回來上學的問題,&ld;但我們住的附近沒有私立學校,南山的學校學費又太貴&rd;。加上幼兒園三年都堅持了下來,肖女士最后狠狠心,讓孩子繼續留在香港念小學。不到7歲的兒子已習慣天天5點多起床,趕到學校上8點的早課。
2009 年內地二胎尚未全面放開,突然懷孕的肖女士跟家人商量后,最后花費4萬多港元到香港生下小兒子。因為要照顧孩子,她辭掉工作,一家四口的全部經濟負擔都落 到了工薪階層的丈夫身上。這幾年因為要跨境送兒子上學,在深圳公立小學念書的姐姐也常常抱怨媽媽偏心,&ld;大的到了叛逆期,我也不能不管。&rd;
因 為兩個孩子在深港截然不同的教育體系內學習,功課上怎么幫孩子一直也困擾著肖女士。別的家庭一般大的可以輔導小的做功課,但弟弟因為是用繁體中文和英文, 姐姐完全幫不上手;加上家里又不說粵語,兒子學校的老師多次提醒肖女士,孩子在溝通能力上與香港本地生相比還是有差距;香港小學階段一般下午4點放學后都 會有各種興趣班,但兒子因為要趕跨境校車回深便參加不了,久而久之在香港也難以融入。
與肖女士的選擇不同,因為時間和工作上的考慮,家住寶安松崗的黃先生沒有讓自己的兩個雙非女兒去香港跨境上學。目前,黃先生的兩個女兒都在寶安一所私立學校 就讀,其女兒們所在的班級共30人,當中有近一半都是雙非。即使在深圳,黃先生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也要耗費近四個小時,還得是在不堵車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