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9歲雙胞胎兄弟陸續遭遇不幸 父母堅持送其上學
&bsp; 人們常說,孩子是上帝送個父母最好的禮物,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嘔心瀝血,卻依舊難逃命運的捉弄。據悉安徽界首一對9歲雙胞胎兄弟先后遭遇不幸,導致身體殘疾。可以說,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悲慟。幸好雙胞胎的父母從始至終都不曾放棄他們,努力給他們最好的愛與關懷。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 苑建贏、苑建杰是對雙胞胎,今年9 歲,家住界首市新馬集鎮鄧盧村。2007年8月出生后,兄弟倆就陸續遭遇不幸,哥哥苑建贏因脊椎神經受壓迫,導致身體殘疾,經常大小便失禁。弟弟苑建杰則因為癲癇病,導致大腦發育受損,智力低下。兄弟倆的降臨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好在父母堅稱&ld;再難也要帶大他們&rd;,兩個孩子所在的謝廟小學師生對他們也是關愛有加。
4月15日中午,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和愛心人士來到新馬集鎮鄧盧村兄弟倆的家中。兄弟倆面容很相似,都長得白白凈凈濃眉大眼,很惹人喜愛,見到陌生人時,都露出羞澀的表情。雖是雙胞胎,但哥哥苑建贏因為身體殘疾,比弟弟苑建杰矮了一個頭。
兄弟倆的家,是三間瓦房外加一間廚房,地面上鋪的都是磚塊,也沒有天花板。&ld;我們沒結婚時房子就建了,大概有十八九年了,以前常漏雨,現在花錢修修不漏了。&rd;雙胞胎的母親于敏青說。家中的臥室里擺著兩張床和一張舊桌子,桌上靠墻壁放著個舊梳妝鏡,臥室地上放著一個小板凳和一個花炮空殼,&ld;當板凳坐。&rd;于敏青介紹,兩個孩子剛出生時就不太正常,苑建贏先天性殘疾,背部長了個包,壓迫到脊椎神經,經常大小便失禁,&ld;小時候去南京鼓樓醫院、上海兒童醫院給他看過,醫生建議長大一點再治療,有希望治愈。現在孩子大了,卻沒經濟條件去看。&rd;于敏青告訴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現在正在向村里申請辦低保,但還沒申請下來,一家人的生活靠在石家莊打工的丈夫支撐。
雙胞胎中一個身體殘疾,另外一個智力有障礙,對任何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難以承受。因為這兩個孩子,于敏青的眼淚都哭干了,但她從來沒想到要放棄,&ld;孩子小時候,很多人讓我們放棄,但我們舍不得,做父母的是肯定不會放棄的,既然讓他們來到這個世上了,就是再難也要帶著他們,將他們拉扯長大。&rd;于敏青哭著說。
&ld;他(苑建贏)懂事些,這個(苑建杰)智商有點低,身體沒有哪里殘疾,不太懂事,學習成績不是很好。&rd;談起兄弟倆的學習,于敏青說,雖然兩個孩子都有殘障,但自己從不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她平時在家既要做農活又要照顧孩子,從鄧盧村到兄弟倆就讀的謝廟小學,走路要十幾分鐘,路上車子多不安全,于敏青就風雨無阻地騎著三輪車,每天來回八趟接送兄弟倆上學放學,&ld;孩子的奶奶耳朵聾,路上車子多,不放心讓奶奶接送。&rd;
在家中堂屋正對著大門的墻上貼滿了獎狀,堂屋內一張八仙桌旁是張矮些的方桌,這就是兄弟倆的書桌,平時他們就趴在方桌上寫作業。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注意到,苑建贏雖然殘疾,但字卻寫得十分工,數學練習簿上的測驗也多是100分。
兄弟倆還有一個姐姐,名叫苑曉麗,在界首市讀高一,一般每半個月回家一次。&ld;她都是自己來回。&rd;說起女兒,于敏青很心酸,因為要照顧兩個小的,女兒去界首讀高中只能獨自去。女兒看到家里實在困難,曾表示不愿意上高中了,&ld;她看家里條件不好,說&ls;媽媽我不上學了&rs;,我說你上吧,我和爸爸都說再苦再難都要讓你上學,你不上學肯定是不行的。&rd;說到這里,于敏青再次哭紅了雙眼。
如今,兄弟倆都在當地謝廟小學讀書,因為智力問題,弟弟苑建杰比哥哥上學晚一年,讀一年級。謝廟小學老師告訴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哥哥苑建贏很聰明,盡管殘疾經常導致他大小便失禁,但他學習成績很好。&ld;在班上能排前三名。&rd;二年級數學老師謝影介紹。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兄弟倆此前在其他小學讀書,離家比較遠,就上了一學期都不到。去年的一天,謝廟小學校長張文乾在路上遇到于敏青帶著孩子,詢問后,便邀請兩個孩子到謝廟小學上學,&ld;張校長跟我講了以后,我就把兩個孩子帶到這里來了,張校長和老師們對兩個孩子都很好。&rd;于敏青說。
張文乾校長告訴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他2012 年來到謝廟小學任教。得知兄弟倆殘障、家庭困難等情況后,他決定邀請兄弟倆來學校就讀。而因為身體殘疾等因素,兄弟倆在學校顯得比較自卑,張校長平時也總鼓勵兄弟倆自強自立,若遇到有其他孩子因為歧視和兄弟倆發生沖突,張文乾校長總會把這個孩子叫到一邊,給他講講道,讓大家平等地看待兄弟倆,&ld;我經常教導孩子們,應該更多地關注愛護這對胞胎兄弟,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愛。&rd;
在老師和校長的關心幫助下,雙胞胎兄弟倆也漸漸變得活潑了,&ld;學校舉辦的活動,苑建杰基本都愿意參加。&rd;轉學到謝廟小學后,于敏青也很認可這個學校,大家不歧視兄弟倆,平等地看待兩個孩子,令她很感動。
就在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采訪當天,安徽國禎愛心慈善基金會的幾名愛心人士也來到家里看望了兄弟倆,并捐助了愛心款。
于敏青家的困難,鄧盧村的村民都知道,大家平時也都很關心這家人,&ld;平時要是有什么能領取的補助,村里都會給我們報上,村民對我們也很關照,但我們也不想老是為孩子的事麻煩村里人。&rd;于敏青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和愛心人士準備告辭時,苑建贏很熱情地一直送到門口,跟大伙道別。&ld;謝謝叔叔。&rd;苑建贏說再見時昂首挺胸,看起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采訪當天中午,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從謝廟行政村謝書記處獲悉,目前謝廟村正在幫于敏青一家人申請低保,&ld;低保最近已經在申請了,需要界首市審核后才能下來,要是能批下來,他們一家五口人一個月能多幾百塊錢的收入。&rd;
讀者朋友如果想幫助這兄弟倆,也可以撥打本報962000熱線。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許佳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