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部分城鎮中小學大班額現象 有的小學一個班150人
&bsp;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們&ld;入學難&rd;的問題日益突出,甚至出現嚴重的大班額、超大班額現象,據悉有的小學一個班竟有150名學生,坐不下的就站在教室后面停課,不禁讓人們對教育質量感到擔憂。如何加快推進義務教育的發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記者婁辰、陳尚營)一個班級七八十上百人,老師上課要用小喇叭,后排學生站著聽講,三四個學生用一張課桌……近日, &ld;新華視點&rd;記者采訪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娃進城上學,不少城鎮中、小學班級規模超過50人、45人的相關規定,有學校最大班額達150人。大班額、 超大班額的教育質量令人擔憂。
記者近日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實驗小學看到,一間教室里87張單人課桌把教室擠得滿滿當當,兩個走道被擠成兩條&ld;縫&rd;。因為實在安置不下,還有 兩個孩子坐在講臺兩側緊靠黑板的位置。&ld;我常常擔心,萬一出現突發事件,孩子們連跑都跑不了。&rd;一位教師說。該校校長王振中告訴記者,學校共有5000多 名學生,班均學生近80人。
根據國家《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教育部《關于&ld;十二五&rd;期間加強學校基本建設規劃的意見》等規定,城市中、小學班級規模分別應控制在50人、45人,超過這個規模的一般稱為&ld;大班額&rd;&ld;超大班額&rd;。
王振中說:&ld;5年前,學校周邊是五六層的樓房,現在都是十幾二十幾層的高層樓房,學區人口從4萬人增長到10萬人。學校只能往現有班級里&ls;塞&rs;學生,班額越來越大。&rd;
教育部網站2015年底公布的《義務教育第三方評估情況》顯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地方城鎮教育資源緊張、農村教育資源閑置;中西部地區縣鎮大班額問題突出。
據山東省2015年的調查,全省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占比超過40%;超過66人的大班額約占10%。山東省主管教育的省領導在一次會議上痛心地 說,七八十上百人的班級,還能叫&ld;班&rd;嗎?安徽省教育廳2015年的數據顯示,經過摸底調查,安徽省初中學校班額超過50人的占9%,小學班額超過46人 的占4%。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介紹,一些地方大班額可謂觸目驚心。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2015年5月在河南調研發現, 信陽市息縣某小學最大班額達150人,最小的也達70余人;周口市商水縣某中學,平均班額超過100人。部分超大班額班級,后排的學生甚至只能站著聽講, 三四名學生共用一張課桌現象十分普遍,學生只能單肘支在桌上寫字。
安徽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大班額絕不是一個班級多裝幾個孩子的問題,而是直接關系到義務教育的質量。
美國著名教育家格拉斯、史密斯研究認為,班級規模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感發展有密切關系,班級越小,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當班級規模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會大幅降低甚至喪失。
王月是安徽省潛山縣梅城中心小學學生,她所在的班有70多個同學。于學生太多,往往沒有機會在課堂上提問或回答問題。王月的父親告訴記者,學校里普遍大班額,學校面積不大,孩子們的活動場所太小,沒地方鍛煉,也存在安全隱患。
山東棗莊十五中教師武杰說,因材施教的教育念很好,但在現實面前卻蒼白無力。&ld;講臺下七八十個小腦瓜,真心照顧不過來。課堂上能獲得機會和老師互動的,連五分之一都不到。&rd;
武杰從教30余年,教過七八十人的大班額,也教過三四十人的標準班。他說,小班學生成績提高快,很少有掉隊學生;人數較多的班,不少學生本來成績還可以,但長期得不到關注,逐漸成為&ld;邊緣人&rd;,慢慢地學習成績就變差了。
大班額使學生人均教育資源匱乏。根據《山東省普通初級中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初中每900人至少應有一套化生綜合實驗室,&ld;我們學 校近8000名學生,只有兩套。&rd;菏澤市二十一中校長李香鳳說,&ld;實驗性環節沒有扎扎實實的動手操作,學生很難掌握。我們的學生普遍訓練不夠,不解決這個 問題,就難以提升教育質量。&rd;
根據《山東省普通初級中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初中學校生均校舍占地面積不低于867平方米,生均體育活動用地面積不低于675平方米。而目前山東省城鎮學校校舍占地與標準生均相差21平方米,運動場面積與標準生均相差3平方米。
此外,大班額甚至容易對孩子的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一項針對河北省三所小學的問卷調查顯示,大班額中有98%的學生屬低焦慮水平人群,有3%的人處于高焦慮狀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文件都明確要求遏止超大班額現象。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說,城市超大班額的出現,說明過去一段時間,我國教育資源布局戰略沒有適應城鎮化趨勢。現在如果再不注意優化布局,將來后悔莫及。
張志勇表示,當前城鎮教育資源配置,短缺已成主要矛盾,必須下大力氣新建學校、增加教師。但是,目前有的地方每年只有幾百畝土地使用指標,地方 政府更希望用于招商引資建項目,難以下決心用于學校建設;在嚴控新增編制、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剛性約束下,城鎮新建學校教師的配備也困難重重。
山東省政府2015年9月下發《關于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了解決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根據規 劃,山東將于2017年底之前,全面解決大班額問題,將建設中小學2963所,新增55萬個班、253萬個學位,增加教職工11萬名,總投入1220億 元。
楊東平表示,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率約為56%,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城鎮化程度則達到74%。農村學校發展滯后,留不住教師和學生,長期以來城鄉 教育發展失調是城鎮學校大班額產生的根源。遏止城鎮學校大班額,需要建立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新思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ld;如果家門口的學校不比 城里的教育質量差,誰愿意多花錢進城上學?&rd;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