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第三次制定年度千萬減貧計劃 發展農村教育
中國地大物博,但是地區的不同,不少地區的人民還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貧苦的生活環境壓得他們一年到頭都沒辦法挺直腰桿,哪怕是新年之際,他們也不得不為生計發愁。為了國家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國必須將扶貧計劃列為首當其沖的任務,保證全國各地區人民都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猴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老區井岡山考察扶貧開發情況。
昨天,新華社發表文章《為了讓所有群眾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開發工作成就啟示》。文章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現狀:全國有7017萬貧困人口
2015年歲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發布。這份長達萬余言的重要文件,對未來五年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決定》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吹響了脫貧攻堅“沖鋒號”。
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但由于發展不平衡,全國貧困人口規模仍然很大,貧困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貧困區域密集。目前,全國有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
——貧困人口眾多。截至2014年底,全國還有2948.5萬個貧困戶、7017萬貧困人口。貴州、云南、河南、廣西、湖南、四川6個省區貧困人口均超過500萬。
——脫貧時間緊迫。在五六年時間內減貧7000多萬,意味著每年要減貧1170萬,平均每月減貧100萬,時間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
計劃:連續制定千萬減貧計劃
翻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等年度目標清晰可見。預計2016年,我國將第三次制定年度千萬減貧計劃。
嚴格的目標管理機制,使壓力層層傳導,任務級級分解,扶貧開發工作向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不斷邁進。
得益于黨和政府各項扶貧舉措,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從2012年到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5221萬人,年均減少1740萬人,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連續三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最后五年的沖刺時刻,黨中央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如果我們能從中國的努力中汲取經驗,在全球創造另一個中國奇跡,那么甚至可以說,我們將永遠帶領人類走出貧困。”美國《赫芬頓郵報》如此評論。
舉措:全社會出擊匯聚“巨能量”
“以前我家住的是吊腳樓,人睡上面,牛睡下面,臭烘烘的。這幾年靠著土地租金、養殖場工資、奶奶的養老金,家里的生活越過越好。”廣西大新縣價屯村村民蒙美都說。
蒙美都生活的變化,得益于當地引入民營企業“造血式扶貧”。村民以土地出租、入股等形式和民營企業共建村企,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務工收入,生活穩步跨上新臺階。
從政府“單打獨斗”到全社會“握拳出擊”,我國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社會力量,廣泛凝聚各界合力,奏響扶貧開發最強音。
2015年10月末,國務院調整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此次調整新增了9個成員單位,包括中組部、國新辦、統戰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
“扶貧成員單位增加中組部,意味著強化扶貧干部考核;增加統戰部,鼓勵民主黨派、黨外人士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金融系統在‘一行’之外增加‘三會’成員,表明未來金融扶貧的分量越來越重。”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