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協委員王英:建議中小學開知識產權課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逐漸涵蓋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但是對于大多數中小學生們來說,知識產權保護這個詞還比較陌生,如何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深入到中小學生們的心里,為國家儲備創新型人才。北京市政協委員王英建議在中小學開設知識產權保護課。
政協北京市十二屆四次會議于2016年1月20日、22日分別召開。截至1月23日12時,大會共收到提案1076件。其中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提案18件,人民團體提案8件,界別提案33件,其中界別聯合提案3件,政協專門委員會提案14件,委員提案1003件,其中港澳委員提案61件。審查立案993件。
提案內容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其中不乏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提案。
1月23日,市政協委員王英建議,中小學行動起來,讓知識產權教育可以全面進入課堂。
王英在海淀區知識產權局工作。在工作實踐中她發現,許多創業、創新人員仍然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我國許多大學已開設了知識產權課堂,但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從娃娃抓起。
王英建議,在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二年級開設知識產權課堂。在課程安排上,可以將知識產權相關內容作為普學知識,同政治品德課一樣,安排少量學時組織學習。同時,于北京創新人才聚集,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還要以論加實踐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觀北京的眾多創新企業、創新孵化器等,或者邀請著名創新人才進學校授課,讓創新意識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娃娃們心中同步啟蒙。
到今年秋季開學季,在北京中小學開設知識產權課堂的條件將齊備。市知識產權局已同市教委聯合,組織編寫了適合中小學生的知識產權教材,不久將正式推出。
1月22日下午,海淀區區長于軍在海淀代表團小組討論會后接受采訪時,談到備受關注的創新問題,他認為,未來中關村的創新發展在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基礎上,也需要&ld;智造&ld;能力的提高。
據了解,繼中關村創業大街后,2016年上半年,中關村&ld;智造&rd;大街也將在海淀區五道口地區落成,&ld;智造&rd;大街將建設成為智能制造的產業孵化中心、標準創制中心,以及國際技術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廣中心,幫助智能硬件在街區創新創業,使智能制造企業實現從0到1的過程。
談到與創新創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高精尖產業發展問題,于軍介紹,未來海淀區還將就高精尖產業機構問題進行深度研究,從人員結構,用地空間結構,稅收結構,業態結構,用能結構等多種結構進行分析。要對這些結構進行一個相對清楚的安排,這樣的比重才會更加適合海淀承接高精尖結構的發展。(北京日報、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