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中小學開設特色校本課程 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來源標題: 多元課程 領航學生未來發展
學校教育學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論知識的傳授,還包括促進學生們個性化發展,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鑒定的基石。近日,據悉懷柔區中小學為學生們提供&ld;航母級&rd;課程,使孩子們收獲了更多與眾不同的體驗,同時,也促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提供&ld;航母級&rd;課程超市供學生選擇、將龍文化與校本課程有效融合、開設數十門特色校本課程……在北京懷柔區,各中學都利用自身特色,構建起了多元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文化,從而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提供最適合的&ld;土壤&rd;,讓每個學生在學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最喜歡的課程。
據懷柔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懷柔區各中學正按照北京市教委和懷柔區教委的體規劃,采取區域性課題推進的方式,進行課程系統化與結構化的頂層設計,其著力點是課程結構,使各門類課程在保持自身體系的基礎上,又相互融通,達到立體化、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各學校依據學生的個性特征,結合社會需求,力求使學校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資源相合,形成本校特色課程。
懷柔一中是懷柔區唯一一所市級示范性高中,在課改方面,學校的思路是全方位的,比如分科分層推進,不同年級各有側重,逐步構建起課內、課外有機結合的校本課程體系。此外,學校還堅持推進課程、教材、教研和教學方法等項改革,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教研方面,學校實施了專題聯動式教研和三級聯動深度教研相結合。一方面,學校組織年級備課組和學科組組成教師學習共同體,聘請專家、名師與該校教師進行專題式聯動開發教研。另一方面,懷柔區教研員、學校領導、教師三級聯動,聯合展開協作研修,增加教研的寬度、深度、厚度和關聯度,體提升教師團隊的教學水平,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幾年來,懷柔一中的高考英語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此外,懷柔一中的課程和社團活動可謂給學生提供了&ld;航母級&rd;的選擇,涉及到各學科以及球類、生命科學、DV編輯等44種。從2014年開始,學校還打亂班級界限,讓學生通過走班的方式,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或社團活動。
據校長彭玉良介紹,生命科學科技教育是懷柔一中的一大特色。學校建有包括天文臺、數碼創新工作室等10多個科技專用教室,學生的科技成果也多次獲獎。學校還在2015年獲得了北京市中小學金鵬科技團生命科學分團稱號。&ld;懷柔一中生命科學科技教育活動在近二十年里始終保持高水平運作且久盛不衰,一是因為學校制定了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并且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二是學校始終堅持以科研促發展的工作方針。&rd;彭玉良介紹道。
近年來,懷柔三中積極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凸顯辦學念和特色,彰顯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以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需求。
據介紹,為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工作,貫徹落實新課程計劃,學校成立了懷柔三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干部任組員,領導學校的課程改革工作,對學校的課程改革的核心念、設計思路和體系建設進行頂層設計。
實踐活動課程和延伸發展課程是該校的兩大特色課程。學校以社會大課堂、課外活動、學科10%的實踐活動、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為依托,構建了該校的實踐活動課程。比如學校開展的藝術類實踐活動‐‐走進高雅藝術殿堂,讓學生們觀看不同類別的兒童劇、話劇、合唱,并結合校園生活實際,組織了廣播組、朗誦團、校園劇社等社團、小組。在社團輔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開始嘗試創作反映自己生活的校園劇作品、合唱作品等,最終形成了排演作品。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此外,學校還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研發了四大類延伸發展課程。比如體現英語、歷史、語文學科發展及延伸的英語音標、英語語法、長城文化等人文與社會類課程;體現生物、物、化學學科延伸發展的觀鳥、芽苗菜種植、肥皂制作等自然與科學類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