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中學現象嚴重或將壟斷優質教育資源(4)
對超級中學的治是另一個值得嚴肅討論的問題,治的責任主要在地方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邊。同時需要認識到,高等學校在競爭優秀生源的同時,也對超級中學的出現、發展和各省高中教育生態的逐步惡化承擔了一定的責任,特別是在自主招生發展過程中,對自主招生生源來源中學的比例分配很可能無意間助推了超級中學的發展。
本研究提示,與超級中學發展有關的以下問題需要在觀念上繼續深入研究和澄清:
第一,超級中學在高考競爭中大獲全勝,但其對教育均衡、公平均有嚴重破壞,其畢業生在大學并未顯示出優勢。
第二,有很多中學教師去各地的超級中學學習,但超級中學的&ld;成功&rd;秘訣是否可以學得到?是否值得學習呢?
第三,國家和地方的領導者如果要去中學參觀,是應當選擇到一般中學看看,還是到超級中學呢?高中發展的價值觀如何導引?
第四,為促進城鄉均衡,在超級中學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各地是否應當先行,要求超級中學以住宿制方式錄取更多農村戶籍、甚至農民的子女學習呢?
第五,K大以及其他國內一流大學逐漸錄取了更多來自超級中學的學生,在破壞各省高中均衡和公平的同時,追求到了更高的錄取分數線,但是否在本質上提高了本校生源的質量呢?
第六,在高考錄取仍需主要看高考成績的情況下,K大以及其他國內一流大學是否應當將更多自主招生的名額分配給一般中學呢?如何在&ld;狀元招生觀&rd;下促進各地區教育均衡和公平的實現呢?
我們的研究僅依據K大的學生數據進行分析,對超級中學的分析仍屬于窺豹一斑。2009年以后,超級中學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全部&ld;985&rd;高校長期生源和學生學業表現數據的分析將更全面地揭示全部問題。依靠大學更即時、全面的數據,我們相信,可以對超級中學的公平和效率問題進行實時、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持續提示大學、特別是一流大學在自主招生、高考招生中在價值觀和效率方面需要格外注意的方面。中國的教育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體系統,一流大學對高中教育均衡生態和公平發展也承擔著重要責任。
(黃曉婷為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盧曉東為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