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很重要 為何出現底層孩子讀書無用論(6)
寄宿制學校內部的日常管是準軍事化的,它將一天所有龐雜的學習和生活要素都編碼在極度狹窄的每一寸壓縮時間段內。在這些局部性片段狀的固化時間段中,鄉間少年們的觀念習得和行為塑造都必須處于學校管者隨時可預控的合范圍之內。
在作息時間表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日常語言和身體行為都被嚴格限定。比如,究竟什么時間段內學生應該學習、吃飯、鍛煉、休息、起床或睡覺,究竟什么時間段內老師應該作為師者傳道授業、作為朋輩談心解惑、作為父輩關心體諒。正是在這種內隱作息時間表內權力規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規蹈矩中,少年們在微觀的學校權力結構中被馴化與被控制。一方面少年們被集體訓導對既定規則的服從、認可與遵循,從而加快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達成;另一方面,少年們則在對既定規定性時間的個體化抗爭中,加速實現著底層的再生產。
少年們總是不斷地向筆者抱怨:&ld;學校的作息時間太緊張了,每天早上6點鐘就要起床,而每天晚上9點鐘就要睡覺,你說學校是不是瘋了?&rd;筆者反問:那你們為什么不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表早點休息,早上才好準時起來呢?得到的回答是:&ld;這么寶貴的自時間,我們怎么可能讓它白白地在睡夢中度過呢?&rd;&ld;晚上我們總得相互聊聊天啊,大家照課程表上了一天課了,就像坐牢一樣,睡眠時間總不能再管了吧?有時候我們還會故意說話惹生活老師來,刺激嘛!&rd;&ld;早上其實也起得來,但就是不想起,故意拖著,其實就是討厭又要按照作息表程序一樣的做事,不自了!&rd;……
少年們對時間表設置不合的抱怨,事實上并非是真的要在作息時間安排合與否上展開辯論,其背后實質上是對學校官方支配性時間權力結構表達反抗,反抗表層上是以追求&ld;自&rd;和&ld;刺激&rd;為目的,但實質上卻是在對一套他者化官方規則表達拒斥的同時尋找獨立真實的主體性&ld;自我&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