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愛吃飯怎么辦(2)
6家長做好榜樣示范,在寶寶面前津津有味的吃,跟寶寶說&ld;這個很好吃,很香&rd;等,并給寶寶足夠的進餐時間,剛開始先給寶寶裝少量的飯菜,讓寶寶吃完,如果寶寶吃完了,要及時地給予鼓勵。
7給寶寶的菜盡量切小塊,煮爛,經常變換花樣,變換造型,吸引寶寶的注意,讓寶寶喜歡上美味、漂亮的飯菜。在飲食均衡的條件下,可以多種類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單純的米飯、面條。例如:有時以馬鈴薯當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擁有一頓既營養又豐盛的餐點。另外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提高寶寶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良好效果。
8如果寶寶生病了,盡量給寶寶準備清淡的飯菜,等身體好了,多鍛煉,胃口就會好轉。
9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對于1歲多、剛剛開始學習吃飯的寶寶來說,在餐桌旁與家人一起進餐是一種樂趣,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并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10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ld;本末倒置&rd;吃不下正餐。
11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例如:上市場買菜、幫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甚至可詢問孩子的意見,請孩子協助一起做飯,孩子不但能有參與感,同時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樣步驟,進而更喜愛吃飯這件事。
12在喂孩子吃飯時,加入一些輕松、活潑的語氣,讓吃飯不再只是吃飯而已,變成有趣的事情。
13 寶寶消化道活動與大腦皮質的功能密切有關,如果睡眠不足會抑制丘腦下部的進食中樞,從而明顯的減少消化液和胃腸道的蠕動,因此充足的睡眠是提高食欲的先決條件。
14若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被打斷,難免會有生氣、反抗和拒絕的心態,所以即使面對一個2歲大的孩子,也應該事先告訴即將要做的事,然后給予緩沖時間,將玩具收拾干凈,準備用餐。
15當寶寶能夠很安穩坐住吃飯時,不要忘記表揚?;蚴秋埡笈銓殞毻嬉粫鹤鳛楠勝p,讓孩子產生關于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后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16如果寶寶不喜歡食物的一種做法,媽媽們可以試試將食物做成另一種形式。例如,一個孩子如果不喜歡煮菠菜,但可能喜歡新鮮的菠菜沙拉。如果孩子不喜歡純豆漿或米漿,媽媽們可以嘗試將其摻到熱或冷的麥片中,也可將它混合在煎餅或松餅中。另外,也可以將水果混合到豆漿里,這樣做出來的豆漿也會更美味。如果寶寶不喜歡吃蔬菜,可以將深色綠葉蔬菜或胡蘿卜搗碎,然后將它們添加到湯、沙拉、番茄醬中,攪拌均勻即可。
17可先以孩子喜歡吃的食物為主,再少至多,漸漸加入其它的或新的食物,讓寶寶接受各類食物,這樣可以發掘更多寶寶喜歡吃的食物,寶寶自然樂意安安穩穩坐下吃飯。
18三歲后的孩子,父母可以教用筷子,學會自己吃飯,也容易坐得住。三歲以下的寶寶也要讓其學會用勺子自己吃飯,若能自行吃光,寶寶就會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對吃飯的興趣。雖然開始弄得滿桌飯粒,臉上身上一塌糊涂,但是這是必須有的一個開始。
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從胎、嬰期開始
嬰兒生來就有一種被稱為無條件反射的先天性反射活動,在這些先天的、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寶寶開始接受從家長那里來的&ld;教育&rd;,形成各式各樣的后天性反射(條件反射),繼而慢慢養成習慣。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在寶寶嬰兒期就開始培養。
胎兒期:研究結果顯示寶寶在媽媽腹中時已接受了媽媽飲食習慣的熏陶。
新生兒:寶寶一出生味覺細胞就已發育,當給寶寶甜味食品便表現出微笑和滿足;有苦味的藥物(如維生素K)放入舌頭上時寶寶會大哭;嬰兒舌頭上的味覺細胞不但已發育而且還有記憶功能,嬰兒時期嘗試過的食品,往往終身難忘。
飲食習慣誤區需正確面對
邊吃邊玩
就餐的同時也是訓練寶寶注意力集中的過程。在單純、安靜的環境里就餐,寶寶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進食和與喂養人的交流上,有利于胃腸道分泌消化液、動員胃蠕動。電視和玩具會將寶寶的注意力轉移,降低寶寶對于食物的味覺敏感性和對饑飽的感知力,混淆吃飯、玩玩具和看電視的行為認識,時間長了會使寶寶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
正確做法:
給寶寶喂飯時不要開著電視、不要玩手機、不要玩玩具、ipad等。
不要給寶寶餐桌上擺放玩具。
對于大點兒的寶寶可以規定就餐時限及獎懲辦法。
要求寶寶吃飯專心的同時,同桌就餐的其他人也要做到專心吃飯。
喂飯吃得更干凈
寶寶長到10個月以后,手指活動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在逐漸增強,開始有了自己進食的強烈愿望,這個時期是寶寶開始學習自己吃飯的最佳階段。寶寶自己吃不僅可以增強對進食的興趣,而且更能鍛煉手指小肌肉群的發育和手眼協調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寶寶自己進食,是對人格獨立的向往,應給予積極鼓勵。
正確做法:
準備一個就餐的專區,可以在餐椅下鋪上塑料布或報紙,給寶寶戴上圍嘴等等。
要用鼓勵的目光和語言幫助寶寶,不要特別在意寶寶仍會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學習用匙吃飯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
吃飯磨蹭沒關系
寶寶吃飯磨蹭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講來,1~2歲的寶寶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全,手眼腦的協調尚未完善,自己吃飯還處于嘗試、學習階段,不夠熟練是正常的。隨著寶寶年齡長大和不斷的訓練,情況會有所改變。有些寶寶在早期喂食中,接觸了太多過于精細軟爛的食物,咀嚼吞咽能力比較差,造成吃飯時間長。當然還有些寶寶是因為挑食,或者家長照顧過度,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吃飯。
正確做法:
要耐心、適度、適時地進行早期潛能開發,訓練寶寶懂得按時就餐,不磨蹭的好習慣,幫助寶寶發展。
改進食物烹調方法、食物盡量多樣化,改善寶寶的咀嚼功能。
對于習慣不好的寶寶要及時糾正,講究方法,不要一味催促甚至嚇唬、謾罵,可以用適度獎懲的方法幫助他改進。
追著喂食
寶寶吃飯要家長追著喂,說明寶寶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追著喂飯寶寶的注意力并不在吃飯的主題上,心里想的不是吃飯,而是玩,這必然影響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長期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或消化功能紊亂。
正確做法:
寶寶1歲以后最好每天、每餐吃飯時坐進自己的小餐椅里和家人一起吃飯。
告訴寶寶&ld;如果你離開餐桌就說明你的肚肚吃飽了,媽媽就會把你的飯碗洗凈收起來了,你就不能在吃飯了&rd;,長期堅持下去。如果寶寶因為貪玩可能真的沒有吃飽,也要讓他餓一會兒,告訴他你離開餐桌你就吃飽了,現在沒有飯吃了,讓他知道離開餐桌就不能再吃飯了。
全家人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比比誰吃得更快
食物消化有個完的鏈條,首先要經過口腔牙齒咀嚼,將食物切碎,通過唾液攪拌后再到胃里面,胃里的酶系統、胃酸等物質再把食物打散、磨碎,這樣才利于吸收利用。如果進食過快沒有充分咀嚼,大塊食物直接進到胃里將會增加胃的負擔,易患胃病,也容易吃得過多,導致飲食過量,造成肥胖,或者導致營養不良。
正確做法:
一日三餐是寶寶吸收營養的最重要途徑,進餐時間最好能保證20-30分鐘。
吃飯后最好不要馬上進行劇烈動作,為此,媽媽應該安排好寶寶的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