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吃飯家長要怎么做才對
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前一秒孩子玩得還開開心心的,可是當爸爸媽媽一遞上舀有飯的飯勺,孩子立即撅起嘴角,不肯吃飯,就算好不容易喂上一口,也是含在嘴里,看著這一幕,確實使家長煩心。那么,孩子不愛吃飯家長要怎么做才對嗎?往下了解一下吧!
孩子不愛吃飯家長的正確做法
其實,孩子不肯吃飯總有其原因的,因為葷的、油膩的東西吃得太多,來不及消化確實不餓;也有可能喉嚨疼,吞咽有困難;還有可能是心理或者是情緒方面的問題等等。因此,我們作為大人首先要了解孩子不肯吃飯的原因,然后再采用適當的方式以便促進孩子的胃口。以下有幾個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借鑒一下噢。
養成好習慣
讓孩子平時養成按時進餐的習慣。孩子不餓的時候,可以允許他晚些吃,胃口實在不好,也可以允許不吃。
如果純粹是胡鬧,就不要勉強或勒令,干脆讓他離開餐桌。不過要記住,在下一餐之前,除了開水以外,不要給孩子吃甜食、零食,等他自己餓了,自然會吃飯,但是下一餐還是要求他按時就餐。
多表揚
以退為進,讓孩子少吃一些,一次只盛三四湯匙的飯菜,孩子都喜歡被表揚,吃完了就表揚他,孩子會越吃越有勁。
利用“外援”
邀請鄰居小朋友一起來吃飯,在“競爭”中也會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使他們食欲大增。
孩子的壞習慣常常讓家長和老師頭疼。比如吃飯不專心啊,挑食啊,不愿做作業等等,這些習慣雖不至于有惡劣的性質,但是長期任其發展下去將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我們作為培育孩子長者,除了要幫助孩子發掘潛力,培養興趣和能力,更要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防患于未然。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呢?這里有幾個原則。
早發現早糾正
如果發現了孩子的壞習慣卻視而不見或者習以為常,那么這就不是孩子的錯了。因為我們的孩子在這時候常常沒有健全的價值觀和道德感,不知判斷是非,如果家長和老師看見卻不出聲,孩子就會以為是得到默許,是對的,所以久而久之他會將一些不好的東西視之為自己的標準。那么這樣一來,孩子的發展令人擔憂,有可能向著暴力、懶散等不好的性格發展。
注意教導方法
發現了孩子的壞習慣,有些家長就很著急,大聲訓斥孩子。殊不知這樣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弄巧成拙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在面對孩子的壞習慣的時候,首先要分析孩子習慣養成的持續時間,如果一個壞習慣初見苗頭,家長和老師就要想辦法將其掐滅在“萌芽”里。但是面對年齡小的幼兒,家長不宜用“不許這樣,不能那樣”或者強行糾正的方法,如果用“這樣不好,因為如何,應該如何”的方式引導幼兒,因為幼兒的壞習慣有可能是因為不知如何面對某件事某個環境而造成的,最主要是解決幼兒怎么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的壞習慣就可以因為有了有效地解決方法而改掉。家長還要注意耐心教導。
預防為主
一個有著良好的生活制度,健康快樂的寶寶,是能減少壞習慣的養成的。家長也要注意言傳身教,適度對孩子教育。
經驗之談
可能孩子的壞習慣常常讓作為家長的我們和老師頭疼。比如吃飯不專心啊,挑食啊,無理取鬧,不愛刷牙,不愿做作業等等,雖然這些習慣雖不至于有惡劣的性質,但是長期任其發展下去將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在孩子身體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我們作為培育孩子長者,除了要幫助孩子發掘潛力,培養興趣和能力,更要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防患于未然,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