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動癥”是什么意思 表現在哪里呢
多動癥指的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疾病,喜歡動,停不下來,在對孩子的早教中,父母也容易得&ld;多動癥&rd;,父母的多動癥指的是什么意思呢?相信許多朋友還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編帶大家一塊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父母多動癥吧。
教育子女是每個家長的天職,想方設法教育好孩子是無可非議的。但不少家長不顧及兒童身心特點和自身素質,不考慮家庭教育環境、條件及孩子的興趣,閉門造車為孩子設計&ld;藍圖&rd;。盤算著怎樣使孩子成名成家;出人頭地,三天一套&ld;方案&rd;,五天一個&ld;措施&rd;,強制孩子按制定的&ld;行為模式&rd;做事。有的是完全根據成人意愿,給孩子確定某一方向,有的強迫孩子發展一種興趣而舍去其他方面的興趣,其結果&ld;宏偉目標&rd;多數落空。一個人在兒童期如不在言語、知識、習慣、思想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礎,將來要造就健全的人格是很難的。于受自身的教育素質和教育藝術限制,這種腦子動得越多,越事與愿違,不僅阻礙兒童的智力發展,使知識面變窄,更會加重兒童心負擔,產生自卑感,壓抑感,失去自信心,嚴重的還會產生心疾病。
一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以多為孩子服務而自慰,以多發揚&ld;奉獻精神&rd;而心甘。于是乎,上班沒有下班忙,舍棄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放松了對事業的追求,對孩子衣、食、住、行實行&ld;全包&rd;。上學送,放學接,游玩陪,穿衣、洗臉、疊被,不管孩子是否能做,一律包辦代替,更有甚者幫著做作業,幫著到學校打掃衛生,一幫到底。這樣全方位地動手,一是認為孩子小,舍不得讓他們吃苦;二是怕孩子做事影響學習。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ld;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來栽培孩子的幸福&rd;。父母過分地多動手得到的只是兒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獨立性萎縮。如此下去,兒童的勞動觀念,艱苦樸素作風是很難形成的。
言教是家教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一要掌握&ld;度&rd;,注意分寸;二要提高語言純潔,不要丟三落四;三要注意趣味、方法,講究科學性。有的家長忽視對孩子行為訓練,天嘮嘮叨叨。抱著對孩子不信任態度,怕&ld;越雷池一步&rd;,始終放不下心。在孩子的飲食起居上是千叮嚀,萬囑咐;孩子們出門前是一套&ld;幾不準,幾盤算&rd;。在學習上是左檢查,右指導,孩子問與思被家長的&ld;灌&rd;取而代之,孩子偶有過失更是無休止地訓斥。他們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念念不忘循規蹈矩。其實未必,心學科研究認為,當載有新信息的語言第一次講出,對大腦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以后每重復一次,其印象就會依次遞減,重復次數多了,就會使大腦關閉其接受系統。另外,多次重復而又不注重令行禁止的權威性,會使孩子產生心走勢,對你的要求不以為然,形成&ld;婆婆嘴碎,媳婦耳滑&rd;的局面,同時過分地、不適當的語言刺激會使孩子感到對他們不信任,從而產生反感,出現&ld;逆反心&rd;,這樣既破壞了兒童成長中的安謐、和諧氣氛,又影響獨立人格的形成,有害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