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
俗話說得好,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規(guī)矩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吃飯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育都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怎樣才能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搜集了一些方法,一起來看一看吧。想要了解更多早教方面的知識嗎?請看孩子有戀物情結怎么辦 孩子產生戀物情結的原因是什么。
(1)吃飯時精神一定要集中,不要聽任孩子邊吃邊玩。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安靜、愉快、有秩序的進食環(huán)境。在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與吃飯無關的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飯前一定不能讓孩子太興奮,不要邊看電視邊進食,不要讓孩子滿地跑著吃飯,也不要勉強讓孩子進食。特別是不要在吃飯時責備孩子,以免影響孩子情緒,干擾正常的消化功能。
(2)對孩子進行自己獨立進食的訓練。1歲半的孩子應該已經能掌握勺子,可以試著讓孩子獨立動手吃飯。家長要鼓勵孩子這樣做,不要因為孩子吃飯比較慢,或食物流溢口外,就剝奪孩子學習獨立進食的機會。
(3)孩子模仿力強,家長吃飯的時候要做個好榜樣,特別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某種食物好、哪個食物不好,讓孩子形成挑剔飯菜的習慣。家長還要切忌議論某種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孩子對食物產生偏見,因為偏見就是挑食的前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為,爸爸媽媽覺得不好吃的東西一定不好吃。
(4)可以鼓勵孩子同大人一起,參與烹飪與餐前的各種準備活動。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讓他幫助大人一起洗菜,飯前端端菜、拿拿碗筷等等,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對日常做飯等活動產生興趣?,F(xiàn)在許多青年人從小都沒有進過廚房,不會做飯,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對一生的發(fā)展都沒有益處!
(5)家長在吃飯前,要主動、積極、耐心地向孩子逐一介紹各種飯菜的有關食療知識,激發(fā)孩子對進餐的興趣和好感,引發(fā)食欲。并且要與孩子一起品嘗食品的味道、觀察食物的顏色,點評和討論飯菜的健康功能。
(6)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把水果、蔬菜裝飾成孩子喜歡的各種形狀,如“水果娃娃”、“蔬菜公公”等不同形象。利用這些“娃娃”、“公公”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使孩子逐漸從情感上喜歡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
(7)現(xiàn)代雙職工家庭很多,許多人一日三餐多半靠外面采購食品解決,不少父母也經常會給孩子錢,讓他們自行在外面購買午餐等。建議父母盡量安排孩子在家中吃飯,特別要注意孩子自行外食的情況。因為如果無法掌握孩子的飲食情況,就容易造成孩子營養(yǎng)狀況失衡,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