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小學生自殺多,成人觀念需要改變(2)
為何說人們是對社會盲目恐慌呢?因為事實的情況,并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嚴重,人們只看到了社會發展的暫時狀況。我們應該看到,社會的發展是越來越和諧、寬容和尊重人性的,而不是會越來越糟,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在價值觀上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也正在從各方面進行調,據我所知,國家正在著手采取一些措施改革教育體制,比如擴大大學入學的門口,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大學,而不至于&ld;千軍萬馬過獨木橋&rd;,著力在大學里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
即使是現在這種情況,社會仍然有大量的就業渠道和方式。只是人們的觀念沒有轉變,看不到這些就業機會。
要改變現在這種狀況,人們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觀念。第一個要轉變的是人才的觀念。我們到底應以什么樣的人才標準教育下一代呢?無疑,現在分數第一,分數即命運等錯誤觀念,已像瘟疫一樣在全國流行。因此,當家長無奈地告誡孩子們說:&ld;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管&rd;,豈不預示著民族未來的災難?
什么是人才?現在家長認為考上名牌大學,進了大公司才能稱得上是人才。現在我們說,只要是擁有健康人格的人,都應該稱得上人才。因為只有讓孩子擁有了健康的人格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孩子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上幸福地生存。
人才的觀念轉變了,我們教育觀念就能改變了,不一定非要上名牌大學,進大公司才能成為人才,創業式的就業也算是人才,自己開一個花店也算是人才。而且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服務行業體系,任何一個人只要擁有健康的人格,都能在社會的任何一個位置上找到生活的幸福和樂趣。
第二個轉變成功的觀念:什么是成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因為&ld;成功&rd;往往與人生想聯系在一起,所以,具有不同的人生想的人會用不同的意思來解釋成功。在現代社會,大部分家長、教師喜歡將具有&ld;高學歷&rd;或&ld;高職稱&rd;、具有一定權力和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威望等視為&ld;成功&rd;,認為只有獲得這樣的成功,孩子將來才能有人生幸福。那么,在上學階段,就要努力不惜一切取得好成績,因為取得好成績才能上名牌大學,進而獲得&ld;高學歷&rd;或&ld;高職稱&rd;等等,這樣,對這部分家長和教師來說,好的學習成績幾乎等于孩子的成功。
但家長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家長的選擇是否適合自己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如果不適合,孩子將怎樣達到家長所選擇的&ld;成功&rd;?如果達不到,他如何能感到人生幸福?心學研究顯示:最好的學習,是從孩子認知需要出發的學習,即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的學習,孩子最容易發展好,而最糟的學習是競爭需要的學習,學習成效最不好。
我們提倡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教育觀,教育不是短跑,是長跑,要想讓孩子長期獲得幸福,只有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