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寶寶喂食及添加輔食等育兒觀念的異同
各位家長朋友們,在小孩的教育方面,我們可能會尋求各方面的經驗吧,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風格還有特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內的教育和國外的有什么區別吧。
醫生介紹:劉曉坤,北京醫科大學兒科醫學博士,美國邁亞密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在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院任住院醫師,是美國醫學學會認證兒科醫生。在中美兩國共積累了20余年的兒科臨床經驗。曾在美國創辦兩家私立兒科門診,并被評為全美最成功的兒科門診之一。采用美式行醫模式,積極引進美國私人家庭兒科醫生的念。
在上期的訪談中,劉曉坤醫生針對中西方兒科現狀作了比較和分析,今天,她將與我們分享中西方寶寶喂食及添加輔食等育兒觀念的異同。
&ld;不要照著書本養孩子&rd;
DR劉:沒有一個國家的父母能像中國的父母這樣,對孩子盡心盡力,任勞任怨的。但有些家長愛子心切以至于已無法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生活常識來養育自己的寶寶了。所以,無數的育兒書,早教中心,母嬰店等迎合這種需要的產品都在沖擊著個國內市場。
我卻經常苦口婆心的對年輕的父母講&ld;富日子當窮日子過&rd;,&ld;一個孩子當五六個孩子養&rd;,&ld;不要照著書本養孩子&rd;,&ld;不要完全聽醫生包括我的意見,用自己的生活常識和老人的智慧來帶孩子&rd;等等。
DR劉:因為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育兒書是根據西方的念而寫的。比如在當當網上最流行的育兒書,就是美國兒科醫生20多年前發表的。國情,文化,人種不同,自然不可盲目搬照。何況醫學知識發展一日千里,更新速度非常快。
小依:目前國內確盛行早教,那國外是什么情況呢?
DR劉:早教的念多是依據19,20世紀西方的幾個著名的小兒發育心學家的學說為基礎發展的。在美國,大多數的早教中心是政府資助為單親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幼兒所辦。這些幼兒得不到父母應有的關愛和教育,所以政府免費舉辦早教中心來彌補父母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而我們國家早教的服務對象卻不同。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不惜代價把孩子很小就送到各種不同的早教中心去學習。
近年來,西方的嬰幼兒教育學專家指出:對嬰幼兒智力和教育的投資,不如對母親的投資。家庭影響的重要性,尤其是母親的影響,對嬰幼兒智力的開發和人格、行為、道德的培養,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行為、語言,對孩子教育的準則以及對其持之以恒的貫徹,才是最好的早教。
另外,需強調的是,早教決不是讓孩子提前學習與他生長發育實際情況不相符的知識。
&ld;一味崇尚西方育兒法,不明智&rd;
小依:您方才說到,因中西方國情,文化,人種不同,不可盲目搬照;那您見過外國育兒經驗不適合我國情況的例子嗎?
比如,以前美國的醫生一直提倡給嬰兒加輔食時首先要加含鐵的米粉,然后添加蔬菜和水果,肉食要等幾個月后才加。但其實米糊,蔬菜,水果遠遠滿足不了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近年來,美國醫學學會已改變了觀點,它推薦肉末和米糊,蔬菜,水果一起,作為第一批輔食給寶寶。
其實中國的父母自古以來就習慣用蛋黃作為第一個給寶寶的輔食。母乳喂養的寶寶,在3-4個月時,體內儲存的鐵元素已漸漸不足。而在西方卻沒有添加蛋黃的習慣,他們主要擔心食物過敏的可能性,所以提倡給嬰兒含鐵的強化米粉。在工廠里把大米加工成強化米粉其實已沒有什么營養,所以就人為地加入鐵劑和其它營養素。
現在的科學研究表明,早期添加蛋黃或其它食物不會增加日后食物過敏的發病率,所以我們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國內一些年輕的父母一味地崇尚西方的喂養方式和食品,放棄蛋黃而選用強化米粉,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