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bsp; 小朋友們一天天長大了,家長們會發現,處在一定時期里的他們,會非常的不聽話。哪怕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都起不到任何效果,這讓一眾家長們感到很是頭疼。那么,此時,各位家長們到底應該怎樣處呢?懲罰、責罵孩子,我想還是先和孩子們溝通交流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吧。
少用復雜的因果推句式,避免用&ld;如果,就&rd;,因為這些句子要么孩子聽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脅的感覺,都無法起到好的溝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ld;你如果不,我就不&rd;。譬如不少媽媽愛說的:&ld;你如果不聽話,我就不帶你出去玩兒之類&rd;、&ld;你如果不把飯吃飯,我就不給你吃零食了&rd;。這種句 式,沒有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很容易造成親子溝通的不暢,而且總是負性的說辭,就像是在威脅孩子,反而會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戰媽媽設定的規矩。
因為孩子的所有情緒都是合的。孩子是靠著皮膚和心靈的微妙的感覺在認識這個世界。他們活在夢里,也不會按照常出牌。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孩子成長歷程中跨不過去的一步。此時,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緒,不管再離譜,再不可思議,都是合且合法的,都應該得到尊重。父母必須要接受這樣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攔。
當然,盡管孩子不需要對自己的情感和情緒負責,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壞性行為,父母就必須介入,通過規則設立以及恰當引導,幫助孩子通過其他方式去發泄自己的壞情緒,然后進行階段性的溝通。
在孩子出去玩騎單車之前,約定好媽媽準備好晚飯后,就必須回來吃飯。這個約定必須是事先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制定的,這樣,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對回家吃晚飯就會有一個心預期,避免對父母提出的要求感到&ld;突然&rd;而產生的心抗拒。除了這個約定之外,對于遵守或違背這個約定要有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其中的懲罰措施必須是可行的,例如,如果違背了約定,則一個星期內不許騎單車;
孩子是最現實的,他只關注他當下正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強心阻止他,他就會很難別過勁兒來。當我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幫助他轉彎。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糖,見到糖就邁不開步,這時候強行搶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會讓他哭鬧不休,最終不可收拾。不如干脆就把糖剝了給他,并且順著他的想法來說說這個事:&ld;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吃了糖,牙就壞了,然后我們就要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呢,就會拿一把大鉗子,使勁地把我們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你還記得那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嗎?鱷魚去拔牙的時候是不是嚇壞了?&rd;
沒有比親身體驗更能說服孩子的了。很多時候,我們把不能做某個事情的道說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還是不聽。這時候,過多的說教是毫無意義的,不如干脆停止說教。他想要那么做,沒有關系,只要沒有危險,讓他自己去體驗一下這么做的后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不好好吃飯,逼著他吃是沒有用的,這時候,我們不妨問問他,確認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確實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說了,征詢過他的意見之后,直接把飯菜撤了,并且兩餐之間一定什么都不要給他吃,堅持等到下一頓再吃。當然,下一頓吃飯的時間可以比平時略微提前一點。孩子餓一頓兩頓,不會餓出毛病來的。一旦他體驗到挨餓的感覺,以后吃飯,他就不會邊吃邊玩,或者隨便吃幾口,等著兩餐之間吃零食了。
同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能找到很多別的方式來變通處,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堅持到底。換一種方式,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為可能就會被消除,甚至還可能非常癡迷地愛上這種方式。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需&ld;戰爭&rd;就可以和平過渡了。比如,孩子推著他的小汽車到處跑,甚至把小汽車開到餐桌上去了,結果把餐桌上裝了調料的小碗打翻了,弄得滿手都是調料。媽媽想要他去洗手,可他就是不肯去,非要堅持開小汽車玩。如果媽媽強制他,他肯定不高興,不如就換一種方式,讓他乖乖巧巧去洗手:&ld;帶著你的小汽車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車能不能在水池里浮起來好不好?&rd;這么一說,孩子肯定會對媽媽的這個提議感興趣,于是,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就會跑去洗手,在水池里玩他的小汽車,而媽媽也無需呵斥他,就可以很順利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第一,當孩子玩得正投入時,最好不要跟他們說話。如果家長此時一定要跟孩子說話,只會引起孩子更強烈的抵抗情緒。
第二,耐心聽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家長可以先跟孩子聊聊玩游戲的感覺,&ld;玩&ties;&ties;為什么覺得很開心&rd;、&ld;為什么不玩&ties;&ties;覺得很難受&rd;、&ld;喜歡玩什么&ties;&ties;&rd;等。先耐心等待孩子把話說完。
第三,說話時不要總以&ld;你&rd;開頭,多談談孩子&ties;&ties;對家長自己造成的影響,多以&ld;我&rd;造句。例如&ld;我很擔心……&rd;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就少了火藥味。
第四,盡量不要與孩子爭吵。在與孩子溝通時,不要激動,要降低音量。當爭吵發生時,家長要試圖停止爭吵。如果雙方都&ld;在氣頭上&rd;,不妨先把這次談話暫停,另找一個時間繼續。
第四,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具體、詳細的規則,如哪天可以玩、能玩多久。把這些具體的規定都清楚地寫在紙上,貼在電腦桌上。剩下的便是嚴格執行規定。家長切勿總是含糊地說&ld;放假的時候再玩&rd;,這些含糊回答容易讓孩子覺得家長敷衍自己、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