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長不要急于求成 讓孩子慢慢成長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存在著急于求成的現象,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到底急的是什么?一位家長說:這篇文章改變了我的很多觀念,我只后悔太晚讀到它:一起來看看這篇內容吧。
孩子,你慢慢來。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樣樣領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ld;輸在起跑線上&rd;。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ld;輸在起跑線上&rd;,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后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王芳說,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五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ld;讓充滿想象力,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rd;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云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說這是對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
&ld;美術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會上的這些考前教育。8筆畫蘋果,幾筆調色彩,目的是為了應試,&rd;清華美院教授方曉風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說,直接的后果是學生臨募能力強,表達能力弱,當然產生不了大師。
幼教專家說,現在很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輪滑,其實孩子的骨骼并沒有發育好,輪滑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
&ld;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rd;魯林岳說,&ld;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rd;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并不享受自己的愛好。&ld;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rd;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ld;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rd;時代小學校長高軍玉講了一個學生的親身經歷,&ld;這個孩子來報名的時候,問我,你們學校要不要學奧數的,我說不學。她拍著手說太好了,我聽到奧數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師發現她的數學天分,開始讓她接觸奧數,最后這個孩子對奧數非常著迷,拿到了大獎。&rd;
同樣學奧數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參加國際奧數比賽并獲得一等獎,載譽歸來時,主管基礎教育的教育廳副廳長請孩子們談感言,有一個孩子說,&ld;我這輩子再也不要碰奧數了。&rd;
教育界已經認識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后果。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吨改稀泛芫唧w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ld;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rd;,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ld;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rd;。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學者楊佩昌最近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里,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
''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rd;這位8歲孩子的父親介紹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于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于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