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孩子的"謊話"到底要不要戳穿
&bsp; 說謊是小孩子特有的一種現象,一般來說,孩子會撒謊是出于多種情況所致,為人父母的,要仔細分辨,不要一味地將孩子撒謊歸咎于品行頑劣,否則很可能無意中重傷孩子。那么,又有家長開始苦惱了,孩子說謊到底要不要戳穿?下面,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一天早晨,俊俊來到幼兒園后坐在活動區的凳子上嗚嗚地哭泣著,蔣老師邊安慰,輕聲問道:&ld;俊俊,發生什么事了?&rd;俊俊邊哭邊告訴老師:&ld;我爸爸罵我。&rd;老師聽后非常氣憤:&ld;我會讓你爸爸向你道歉的。&rd;說著就安慰起孩子來,過了好一陣,俊俊的情緒才慢慢緩和過來。
到了幼兒園放學的時間,老師向俊俊的爸爸問及此事,他反倒非常吃驚,說他們夫妻倆從來都沒有對孩子,甚至是任何人說過粗魯的話。后來,俊俊爸爸想了想,說:&ld;只是今天早晨出門時,因為時間不夠了,就沒來得及滿足孩子想買零食的心愿。
很多家長會疑惑,為什么俊俊不正面說出原因,反而說爸爸罵了他呢?一方面,于孩子的經驗和記憶有限,很容易錯誤地解釋某個事件。孩子到了5歲以后,當他們有了一定的情感解力,孩子的表現就不再是簡單地&ld;就事論事&rd;地哭了,而是把事放在心里。可以說,孩子的&ld;說謊&rd;只是一種描述方式,是其焦慮和情感得不到滿足時的一種情緒表達。
另一方面,孩子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不顧事實真相,而編一個小謊言恰恰能讓他達到目的,于是,說謊就成了一種有效的工具。孩子只是利用現有的條件,服務于自己的目的。
瑞士心學家讓&iddt;皮亞杰說,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如此自發、如此普遍,我們可以將其當作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德國兒童心學家斯特恩研究認為,兒童直到七八歲,都不能完全陳述事實,他們并非要欺騙誰,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夸大或扭曲現實。
如果孩子的敘述和事實不吻合,不要急于認為他是在&ld;撒謊&rd;,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有他的?比如,如果孩子在小朋友面前&ld;吹牛&rd;自己可以展翅高飛,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是不是希望老師會表揚他?
發現孩子為了逃避責任而&ld;編瞎話&rd;,不要急于揭穿他,不要&ld;刑訊逼供&rd;,而是嘗試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引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你的情緒反應上。
培養孩子誠實品質,家長不僅要對孩子坦誠相待、言而有信、遵守諾言,也要在孩子面前對所有人都能這么做。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即便&ld;闖了禍&rd;,只要說出真相,并不會給他帶來傷害。事實上,當孩子確認說實話沒有壞處時,他會更樂意做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承認事實時,無論他承認的&ld;錯誤&rd;有多么嚴重,家長也不要懲罰他。因為鼓勵孩子養成誠實的品質,遠比懲罰他打碎了貴重的花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