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
&bsp; 守時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守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次,在今后的學習、成長、工作、生活中,都離不開它,只有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才能讓其轉化成人生中受益無窮的財富。那么,到底該如何培養小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呢?小編推薦大家仔細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養成守時的好習慣,一定要從家長和孩子雙方共同開始,并循序漸進依次進行下去:
還記得我家兒子剛入幼兒園的時候,雖然他并沒有體現出很多對新環境的不安與排斥,也沒有我擔心的那種激烈的歇斯底里般哭鬧,但是每天晚上他都會不住的和我碎碎念:&ld;媽咪,我明天不想去幼兒園。&rd;&ld;媽咪,明天不去幼兒園好不好?&rd;
這個時候,我開始給他導入星期的概念。讓他知道每周有七天,從周一到周五是小朋友去幼兒園、家長上班的時間;而周六和周日,是全家在一起休息玩耍的時間。很快,他就可以扳著自己的小指頭數著:&ld;再過兩天就是周六了!&rd;就這樣,兒子從對時間的懵懂一無所知,到開始逐步有星期的概念,并且知道了在什么時間需要做什么事情。
隨后很自然的假期的概念、上學的概念他都通過實際的經歷去了解和感知。然后我又開始給他導入一年的12個月份;用詩歌來講述春雨、夏陽、秋收和冬雪的四季變遷;以及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我們全家人的生日,每年都在期待的圣誕節還有春節等等,這些日子一年只有一次,是因為一年有365天,但是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
概括的時間概念導入給孩子之后,就可以具體到每一天的時間。
我是在兒子5歲的時候送了他第一塊手表。手表上面有電子顯示的時間、日期還有正常的時針、分針、秒針。我們一起在大的鐘表上研究這三根細細的針轉動帶來的變化,讓他自己發現時間的變化與流失。我記得他當時有所感觸的告訴我:&ld;媽咪,我再也回不到四歲了,對嗎?&rd;這對于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講,已經難能可貴。他知道了時間的珍貴,知道了失去的時間是永遠無法再重現,因此,在他心中就會有一個珍惜時間的概念。
漸漸的,有一些固定不變的時間就逐步滲入到兒子自己的生活,到他6歲的時候,他已經清楚的知道每天早上幾點起床,幾點出發去幼兒園,放學回家是幾點鐘,從幾點鐘到幾點鐘他應該做什么事情。
孩子知道了時間的具體概念,也清楚了時間的重要性,下面就是要漸漸的引導他去有序的管時間,有效的利用時間。
我通常都是采取倒推時間的方法來和兒子一起精確的做計劃。比如他每天早上需要7點鐘起床,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就要10點鐘入睡;想要10點鐘入睡,就要21:30準時上床;想要準時上床就需要21:00開始洗漱;如此以來,20:40之前必須完成所有的事情;那么放學的時間是18:00,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等等,一般正常到家的時間是19:00;從19:00到20:40這一百分鐘的時間,兒子需要做作業用去30分鐘,再用30分鐘來聽英語,用20分鐘彈電子琴,……就這樣,我們一直倒推著時間,用簡單易行的方法來靈活做計劃,我一般一邊計劃一邊給他畫簡單的思維導圖,從這個時間點到那個時間點需要做的事情,因為他還不識字,所以我就簡筆畫來替代。一張圖紙下來,時間清晰,兒子也看的明白。
兒子逐漸了解并掌握了這樣的方法。從他6歲開始,如果有臨時的活動或者安排,都是他自己來計劃并主控時間的。假期里他和小朋友們之間約著玩,定到了早上9:00鐘在公園見面。兒子自己拿出紙筆開始涂涂畫畫,并喃喃自語:想要9:00見面,就要8:40出發,就要8:10吃飯,就要7:50起床……吧啦吧啦自己忙的不亦樂乎,最后把一張畫的滿滿的紙放在我面前:&ld;媽咪,我們今天晚上要10點半之前睡覺哦!&rd;
在教給兒子管時間的時候,我一直提醒他要給自己留出充足的時間來應付突發事件。同時,我帶著他做出的所有安排都留有可以適當調的時間空間。比如小朋友們約著在公園玩,那么玩到什么時間就實際情況來定就好。玩就玩的開心痛快,沒有必要糾結于什么時間要做什么事情。而在約定時間內準時或略微提前到達,是我們應有的禮貌,也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另外我和兒子已經習慣于把每天的事情分類: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那些事情是可以調的事情等等。必須要做的事情他和我提前商定好之后會重點規劃、堅決執行;而除去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外的時間,我一般都著他自己來分配,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就好。當他提前完成了計劃時間內要做的事情,空余出來的時間也有他自己來安排。
這樣兒子懂得了時間的重要性,以及在既定時間內節約了時間,對于他來講有什么樣的益處,他自然就學會了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必須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