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幫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的學習,能夠有個好的未來。可是有的孩子就是非常的粗心,這時候家長應該怎樣幫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呢?其實父母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來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心理,關愛兒童,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培養兒童的責任心要靠平日里的習慣培養。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讓他負責掃地或者洗碗,這就是他的責任,干好了要給予鼓勵或獎勵,干不好家長不能客氣,應該要求他重來一遍,直至干好為止。家長要讓孩子正視粗心的壞處,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細心的好處,必要時可以讓孩子承擔因為“粗心”所導致的后果。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如寫毛筆字,縫紐扣等,這些都能鍛煉孩子的細心程度。總之,就是讓他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來。這樣,就能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孩子在遇事時就不會敷衍了事。
自理能力差,責任心欠缺,導致孩子做事馬虎、粗心。學習中出現的粗心現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建議父母擯棄以往過于保護、包辦等不當的教育方式,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生活的井然有序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孩子多做細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耐心。
二、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往往也會表現在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雜亂無章的家庭中,就會養成粗心、馬虎、無序的生活習慣。所以,建議家長們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有序的生活環境,培養孩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慢慢地,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逐漸細心起來。
孩子在學習時,要創建安靜的環境,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做一些干擾孩子注意力的事。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后要復習等好習慣。
三、要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如果家長一再地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家長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并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