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
借助作文可以提高語言組織能力;你是否在尋找“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素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1)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榜樣7》開播,一幅幅具有意義的畫面,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振奮著網友。節目通過典型事跡展示、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精神風范,彰顯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王亞平,女,漢族,198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榮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英雄航天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美太空教師”等稱號。
出生平凡,立下凌云夢想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一個普通的農家,她從小好學、要強,是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她的身體素質特別好,是“天生的體育能手”,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她就讀的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選中。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行駕駛技能。畢業后,她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擔任運輸機飛行員。在這期間,憑著過硬的作風和出色的業務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骨干飛行員,參與執行并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多項重要任務。
堅持不懈,刻苦訓練不言棄
2009年,我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得知消息后,王亞平立刻就報了名,并成功進入預備航天員行列。之后,她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超重耐力訓練中,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她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難,面部扭曲變形,甚至連眼淚都甩了出來。
在出艙活動水下訓練中,她穿戴120多公斤的裝備入水,進行長達4~6小時的不間斷訓練,一次體能消耗相當于跑一個“全馬”。日復一日的“魔鬼訓練”并沒有讓王亞平放棄,她堅信:“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摸得到”,“每練完一次,技術上又進步了,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圓夢太空,成就“最美太空教師”
2013年,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那次飛行中,她還完成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在“天宮一號”里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太空授課”,這次授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鉆研科學、探索太空的夢想。
2021年,時隔八年之后,她和翟志剛、葉光富再次進入太空,在空間站一起工作生活了183天后,成功返回地球。在這次太空之旅中,王亞平兩次在太空授課,一一展示各種各樣的實驗,被譽為“教學中的頂流,網課界的天花板”。
此次太空之旅,王亞平還創造了多項紀錄,成為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能成為飛行員就已經是萬里挑一,成為航天員更是幾億人中才選出一個,這樣優秀的王亞平值得我們大家的尊敬!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2)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F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歷時15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2022年4月,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歷時183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員、我國第一個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位兩次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共進行了三次太空授課。
2013年7月,王亞平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同年8月17日,被原總裝備部授予“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特殊貢獻獎”,同年7月,被中華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同年10月,被共青團、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聘請王亞平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202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王亞平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3)
王亞平是出生于山東煙臺的一個農村妹子。
她從小體質特別棒,在學校的各種長跑比賽中,幾乎每次都能拿第一。
1997年,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到他們學校招生,王亞平被順利選中。
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文化課知識,同時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飛機駕駛。
畢業后被分配到武漢空軍部隊,任運輸機飛行員。
憑著優秀的素質和出色的技能,王亞平很快就成為了骨干飛行員。
她參與執行了多個任務,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
王亞平在電視機前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心潮澎湃的同時,她突然萌生出了一個念頭:
“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員,那什么時候會有女航天員呢?”
從那一刻起,“航天夢“在王亞平的心中悄悄生根發芽。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4)
__勝利召開后,共產黨員網推出了《__代表風采》欄目,雖早已熟知王亞平的英雄事跡,再次看到專欄文章《王亞平:采擷最璀璨的星》,依舊會被這份逐夢的力量所感染。她在逐夢的路途中收獲了眾多的頭銜、“標簽”,卻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或許,她不是去太空“采擷最璀璨的星”,她本身就是一顆在太空中閃閃發光的星辰。作為青年干部的我們,應當致敬這顆耀眼星辰,感悟她的家國情懷、豪情壯志與榜樣力量,汲取她“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偉大精神,在新征程的跑道上勇敢“逐夢”。
致敬她“百舸爭流千帆競,巾幗建功正當時”的大愛擔當,敢于有夢,彰顯家國情懷。當王亞平看到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向太空時,發出疑問:“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員,什么時候才會有女航天員呢?”就是這一疑問,點燃了她心中上太空的火種,家國夢的種子也悄然發芽。女性的身體結構與男性先天不同,那她就反復訓練,通過“后天”努力打破禁錮;訓練總是嚴酷而艱苦,她也從未按下過“暫停鍵”;太空環境充滿變數,她便將上百萬字的飛行手冊爛熟于心,只為了中國能夠早日有自己的女航天員。作為青年干部的我們,也應當像王亞平一樣,厚植家國情懷,時刻牢記“人民的呼聲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真正做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基層工作雖細小繁雜,心中的大愛卻絲毫不減,我們要懷揣著這份“大愛”,在基層“練兵場”中潛心磨煉自己的本事,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始終以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為重,扎根基層,讓“泥土香”沁潤心脾。
致敬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斷奮進,勇于追夢,胸懷豪情壯志。王亞平在長春飛行學院進行本科學習取得軍事學學士學位后,并未就此止步,而后相繼取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學位、北京大學心理學院博士學位,她從不停下奮進的腳步,只把逐夢的力量傳播給所有人?!皧^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鶎迎h境錯綜復雜,但荊棘總是與挑戰并存,作為青年干部的我們,要有為了“欲窮千里目”而不辭辛苦“更上一層樓”的奮進之心,精進業務能力,迎難而上,煉出發現解決問題突破口的“火眼金睛”;要有“鍥而不舍鏤金石”的奮進之力,為了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大事小事竭盡全力,煉出有序有效解決群眾之需的“三頭六臂”;要有“積跬步致千里”的奮進之行,基層工作不能夠一蹴而就,要有“老黃?!蹦土?,久久為功,煉出為群眾辦實事的“鋼鐵腳板”,在基層天地大有可為。
致敬她“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挑重擔,勤于圓夢,傳承榜樣力量。王亞平從2013年在神舟十號上首次進行“太空授課”,到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中,同乘組其他2名成員一起圓滿完成數千項操作、數十項在軌科學實驗,背后付出的是遠超表面的拼搏。一堂幾十分鐘的太空授課,背后是200多個小時的反復試講;一項簡單的太空實驗,背后是數百次的精心操練;一次驚艷的太空行走,背后是上千次的嚴苛訓練……“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蓖鮼喥绞陜啥蕊w天圓夢,先后三次為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不僅推動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更點燃了下一代的飛天夢想,不負眾望的挑起了“榜樣”的擔子,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作為青年干部的我們,面對情況復雜的基層環境,我們要臨危不亂,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姿態沉著應對,敢于正視群眾的“急難愁盼”,切實解決群眾的“疑難雜癥”,做走進人民心中、深得群眾信任的“貼心人”;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迎難而上,在難事上使勁、在要緊處用力,在復雜嚴峻的環境中勇挑重擔、勇解難題,始終牢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基層天地做出一番群眾認可的“業績”。
有人說,“少年的眼里除了四時風物還應有山川星河,有些夢想看似遙不可及,但有志者終能把它變成現實?!睆V大青年干部都應該有夢想,不論是“服務群眾”的小志向還是“報效家國”的大大夢,都要腳踏實地、心向遠方,做不負春光的奮斗者,做志在基層的“逐夢人”。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5)
《榜樣7》節目中介紹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王亞平的事跡。王亞平以他堅定的信仰、擔當的作為、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我們深感震撼。他的事跡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做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
首先,王亞平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始終堅定自己的信仰,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在日常工作中,王亞平始終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帶領身邊的人員為人民群眾解決問題,秉持著“為民服務、民主管理”的理念,讓身邊的人都受益于他的工作。從王亞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好的共產黨員應該具有的品質,比如職業道德、情感認同、社會責任等等,這些品質讓王亞平成為了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其次,王亞平的事跡也告訴我們,共產黨員只有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服務,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核心素質,是必須始終堅守的思想。只有通過不斷的行動,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和訴求,并圍繞著這些訴求進行工作和服務,才可以贏得人民群眾的心。
王亞平的事跡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共產黨員必須始終保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斗的精神。在王亞平看來,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發揚斗爭精神,在面對困難時勇于擔當。他曾經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很多挫折和困難,但是始終沒有放棄,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氣魄和膽識。
《榜樣7》的播出不僅僅是對王亞平個人的肯定和表彰,更是對全國廣大共產黨員的鼓舞和激勵。作為大家的榜樣,王亞平的事跡鼓舞我們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揚斗爭精神,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奮斗。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把自己擺在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群眾的期望作為工作方向,真正做到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踐行者。
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帶領身邊的人員為人民服務,發揚斗爭精神,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初心和使命感。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際行動,才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應該像王亞平一樣,成為新時代的先鋒模范,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6)
人物簡介
王亞平,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中共黨員,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碩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副大隊長,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F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中共__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任務,歷時15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2021年10月-2022年4月,執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歷時183天,成為我國首位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員、我國第一個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位兩次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共進行了三次太空授課。
主要榮譽
2013年7月,王亞平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同年8月17日,被原總裝備部授予“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特殊貢獻獎”,同年7月,被中華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同年10月,被共青團、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聘請王亞平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202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王亞平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主要事跡
執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王亞平創下了多項紀錄。作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她不僅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還成為目前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中,王亞平同乘組其他2名成員一起圓滿完成數千項操作、數十項在軌科學實驗。一堂幾十分鐘的太空授課,背后是200多個小時的反復試講;一項簡單的太空實驗,背后是數百次的精心操練;一次驚艷的太空行走,背后是上千次的嚴苛訓練。上百萬字的飛行手冊,她爛熟于心;數以萬計的指令,化作條件反射式的肌肉記憶……在王亞平眼中,沒有“差不多”,只有“更完美”。
新的期待
10月16號,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去年的今天我和戰友出征太空,此時正在對接通道,準備開啟空間站核心艙的大門。”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大隊航天員王亞平說,現在我懷著同樣激動的心情站在“黨代表通道”上,即將步入黨代會莊嚴的大門,感到無比光榮,對此我充滿期待。
王亞平表示,大家知道,現在我的三位戰友正在浩瀚的太空“出差”。每次在太空聽聞到黨和國家的大事、喜事,對我們來說都是最強大的精神激勵。我們幸運地步入了新時代。從2013年我首次飛天,到一年前再次飛天,這十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捷報頻傳、勇攀高峰,我們有了更廣闊的飛行平臺、更長的飛行時間,有了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我由衷地為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王亞平表示,這十年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斗。當年神舟五號首次飛天,我有了自己的飛天夢想。但那時我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也能夠飛上太空,并到艙外漫步,還能在太空給孩子們講課,點燃他們的飛天夢想。如今,第一批聽我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已經成為了我航天戰線的隊友。航天事業帶給我最深的感受,一個是時代的力量,一個是傳承的力量。
王亞平表示,現在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已經開始,歡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們。再過不久,中國空間站也將全面建成,我們也期待和國外同行一起進駐中國空間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王亞平人物作文素材(篇7)
作為火遍全網的“飛天女神”,自打被選拔成為航天員的那一刻起,王亞平就始終備受矚目。
在登上太空后,王亞平也圓滿完成了所有在軌工作任務,而她的精神也成為了激勵女性不懈奮斗、努力向前的榜樣力量之一。
如今,順利回到祖國的王亞平也和另外兩位同志一起,被授予了新的職務。
那么,她被授予了什么職務,又為什么會成功當選呢?
讓我們一起走近王亞平,了解這位“巾幗英雄”的過去和未來……
一,“堅持”改變的人生
當王亞平飛上天空后,許多人都在猜測這個“美又颯”的姑娘是否是來自父母的“高價”培養;
而其實,王亞平卻出身于一個樸實無華的小山村:山東煙臺的張各莊。
在這里,王亞平和妹妹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在張各莊中,王亞平的父母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家里就靠幾畝果樹作為收入來源,供著兩個孩子讀書、成長。
或許是家貧和長子的身份,王亞平從小就聰慧懂事,更是很早就展露出了她不同尋常的一面: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王亞平一直都是班上的班長。
而憑借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管理能力,王亞平在同學當中也有著不錯的威望,每次同學之間有了矛盾,總喜歡找王亞平解決。
而除了學習,王亞平的身體素質也一直很優秀。
在王亞平的同學和老師的記憶中,她仿佛是那個“天生的體育健將”。
無論是學校里的舞蹈比賽,還是區里乃至市級的運動比賽,王亞平總是積極報名、主動參加,并且捧回一個不錯的成績。
初中畢業后,王亞平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福山第一中學。
當時的王亞平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希望能夠走出山村,當個醫生或者律師”。
不過,她當時從未想過,自己會有一天能夠翱翔在藍天、甚至于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
改變這一切的契機還是源于高三的一次偶然。
1997年,長春飛行學院來到福山一中,想要招收一名“視力不錯的女生”。
恰好當時全班二十名女生里只有王亞平不戴眼鏡,因此,在老師同學的極力慫恿下,王亞平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跑去試試”。
誰也沒想到,王亞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竟然真的通過了選拔。
從此,王亞平開啟了她和藍天的不解之緣。
其實,當時王亞平并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多么艱辛漫長。
而最讓她記憶尤深的,還是冬天里的訓練:“那時候長春都零下二十多度,我們還要出去練體能,一趟下來衣服里面全被汗濕了,可是外面卻全結了霜,連睫毛上都是小冰?!?/p>
不過,盡管條件如此艱苦,從小養成的嚴以律己的優秀習慣仍然敦促著王亞平,讓她在諸多學生中依舊保持著領先的成績。
尤其是在飛行員必練的七千米長跑項目上,不少同級的學生都忍不住來找王亞平“取經”,詢問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面對同學的疑惑,王亞平總是認真回答道:
“我每次快要受不了的時候,我就不斷逼著自己,再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最后?!?/p>
靠著這些“再堅持一下”,王亞平在2001年時,成功拿下了長春飛行學院的軍事學學位
——更高遠的未來,也在向她徐徐展開……
二,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
實際上,在王亞平以“航天員”的身份被全國人民所熟知之前,這位巾幗英雄就早已經以“飛行員”的身份,為祖國作出了無數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8年5月,在舉國哀痛的汶川大地震里,王亞平成為了最先一批前往災區抗震救災的飛行員之一。
在王亞平的記憶中,往成都機場送救災物資的時候,“從早晨11點開始到晚上11點,一口飯都沒吃,但是能為災區做點事,我當時的心里滿是成就感。”
而同一年里的北京奧運會中,也有著王亞平的“身影”。
為了讓奧運會能夠順利、準時地舉行,王亞平和戰友一起接過了為北京城“減云消雨”的任務,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證了奧運會時的晴空萬里。
就這樣,在長達11年的時間當中,王亞平的飛行時間足有1600多小時,在同駕齡的飛機員當中,她的數據始終遙遙領先。
而在藍天翱翔的同時,王亞平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和她同為飛行員的丈夫,趙鵬。
在同事們的撮合下,兩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不
過,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這對夫妻的愛情卻是真正的“比翼雙飛”,而他們向對方表達愛意的方式更是“別具一格”:
每當在執行飛行任務之前,兩人都會特地告知對方自己的飛行時間和機型;
當在空中相遇時,他們也會通過飛機中互相聯絡的獨特頻道,來向對方報出平安的信號。
這種“特別的愛”,也鬧出過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
那是2006年的一個秋日,恰好兩人都要執行飛行任務。
于是,王亞平按約定和趙鵬說好了平安的信號;沒想到,在天上看到王亞平時,激動的趙鵬撥錯了頻道,將消息發給自己的戰友。
直到王亞平落地、給趙鵬撥電話詢問時,趙鵬才發現自己竟然“鬧了個烏龍”,這件事還一度成為了夫妻之間的小笑話。
不過,這些“趣事”并沒有阻擋兩人相愛的步伐。
2006年10月1日,王亞平和趙鵬在老家舉辦了婚禮,這對有情人順利牽著彼此的雙手,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在婚姻之外,王亞平也遇到了一個更加偉大的新征程,那就是對于航天員的選拔。
在得知國家正在從飛行員中選拔優異的人員作為新航天員時,王亞平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并且在2010年5月以杰出的成績,順利地從無數女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了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之一。
航天員的訓練,要比飛行員更加苛刻、艱難。
王亞平不僅需要重新學習50多門飛行課程,更要接受“零失誤”、“零差錯”的考核挑戰。
這對于當時已經快要三十歲的王亞平來說,可謂是挑戰重重。
不過,對于王亞平而言,越是挑戰,越讓她十分興奮。
因此,從2010年成功入選,到2013年正式“上天”,在這足足長達三年的時光當中,王亞平每天一睜眼,就是去考核場進行操作。
因為對于每一位航天人來說:“正確的操作不一定能決定任務的成功,但是一個錯誤就是失敗乃至送命的結果?!?/p>
不過,由于從小就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王亞平在眾多的航天員當中也始終表現優異。
2012年3月,王亞平入選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的備份航天員名單。
并且因為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實操技術,最終正式被選入了神舟十號首飛女航天員的乘組當中。
而她也終于可以帶著無數中國人對太空的好奇和夢想,前往更高更遠的藍天中……